返回

第四百四十一章 双赢合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四十一章 双赢合作 (第2/3页)

议就是希望借此机会获得与中**队同等的指挥权。

    也就是说将由中**队主宰太平洋方向的进攻行动。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负责大西洋方向的进攻行动。

    对此中德双方的外交家都心知肚明。

    随后双方就指挥权的分配问题进行了双边磋商。

    到一九四六年初等到中德双方在指挥权的问题达成一致之后中国当局才提出了最主要的要求。[]

    这就是太平洋比大西洋大得多跨越太平洋的航线将近两万公里而横跨大西洋的航线只有六千公里因此同盟国集团必须在太平洋投入更多的运输力量即便考虑到美国的核心是东部地区太平洋的运输力量也应该是大西洋的两倍才能保证同盟**队能够顺利登美国西海岸地区。

    说得简单一点德意等国得把部分运输船派往太平洋交给中国海军使用。

    事实这也是中国提出的唯一要求。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中德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即德意志第二帝国支持中国在太平洋的作战行动而中国则承认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在击败美国之后获得在美国东部地区的主导地位。

    显然这份协议摆明了把其他盟国都抛在了一边。

    战后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妥协因为中国做出的让步明显大于收获。

    说得简单一些即便没有这份秘密协议到了一九四六年下半年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得把击败美国的希望放到中国身并且承认中国是击败美国的主要力量没有中国就不可能击败美国。

    要知道拖下去的话首先坚持不住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以当时的情况别说击败美国如果英国没有在一九四五年初投降而是多坚持了一年半载德意志第二帝国也要遇到大麻烦。说得简单一些在英国投降前夕德意志第二帝国离内乱已经不远了。

    在一九四四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把配给额度降到了最低限度。

    当时一个成年男xìng公民在每周工作六天半、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的情况下每个月仅能获得七十五公斤面粉、六公斤鲜肉、八公斤鸡蛋与半公斤食用油此外还能领到其他一些生活必须物资。这点物资仅够维持两个成年人与一个儿童的正常消耗而并非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儿童。受此影响以往很少参与社会劳动的帝国妇女也走了工作岗位成为了社会劳动力。即便夫妻双方都参加劳动只要家里有三个孩子那么两人领到的配给也仅勉强够维持最低标准的生活。

    物资严重匮乏已经引起了很多帝国民众的不满。

    当时帝国国内已经出现了反战思cháo。

    可以说正是英国及时投降德意志第二帝国才没有爆发内乱毕竟所有帝国公民都把英国当成头号强敌。

    在爱国主义热情的支持下帝国民众继续忍辱负重。

    到了一九四五年中期随着从中国到欧洲的海运航线不再受到威胁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