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前进的动力 (第3/3页)
英国的舰船全部被扣留最后都移交给了同盟国集团。
也就是说当时英国移交给中国的运输船只中有一部分属于美国所有。
显然很多美国人都没想到他们花大力气建造的万吨轮会落到中**队手里而且成为中**队攻打美国本土的主要力量。
要知道美国建造的万吨轮也就是“zì yóu轮”与“胜利轮”是大战期间xìng能最好的远洋货轮。
事实直到大战结束中国海军也没能建造出能与之媲美的远洋货轮。
准确的说是没有达到那么大的建造规模。
早在一九四一年美国就开始建造第一批“zì yóu轮”与“胜利轮”虽然随后进行过多次改进但是基本设计一直没有变。正是如此“zì yóu轮”与“胜利轮”的建造工作很快就形成了产线化。在一九四四年底美国有近三十家造船厂参与了建造工作“zì yóu轮”的平均船台周期不到半个月“胜利轮”也只有半个月出头而舾装周期更短总体建造周期在一个月以内。
显然这是非常惊人的建造能力。
在巅峰时期美国每个月能建造差不多三百五十艘“zì yóu轮”与“万吨轮”。
到大战结束的时候这两种货轮的建造总量超过了一万艘而且到最后还有大约三千艘在航。
如果以标准排水量为准这两种货轮的总排水量超过了大战期间全世界建造的其他所有舰船的总和!
关键是在保持如此大的建造规模的前提下这两种货轮的xìng能还非常突出。
要知道“zì yóu轮”与“胜利轮”都是标准的快速货轮在执行跨大西洋运输任务的时候能够全程以二十节的速度航行且不需要中途停留加油。即便在执行跨太平洋的运输任务时也能全程保持十四节的航行速度。
要到一九四六年中国才建造出了xìng能相当的快速货轮。
在不得不佩服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的时候也必须承认这也是逼出来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美英在大西洋航线的损失太惨重了如果美国不花大力气建造运输船只的话英国在一九四三年就会战败。也正是如此战后很多人都认为打败美国的不是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英国。要知道如果把建造万吨轮的力量花一半去建造快速舰队航母等战舰美国就不会输掉这场战争。
当然这也仅仅是战后的评价。
同样的这也等于提高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场战争中的重要xìng特别是那些在大西洋神出鬼没的德军潜艇。
说白了如果没有德军的破交作战美国也没有必要大量建造运输船只。
这样一来美军建造的将是足以扭转太平洋战局的战舰。
当然如果英国在一九四三年战败美国同样也没有多大的可能打赢这场战争最多只能迫使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坐下来谈判。也许这算不好事因为这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