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出兵大西洋 (第3/3页)
舰队航母连排水量在一万吨以的大型战舰都不多留下的全是用于护航的中小型战舰。
也许第二舰队会受到影响。
只是在顾祝同看来冯承乾不一定会从第二舰队抽调兵力去增强第四舰队。
主要就是即便陆军在此之前占领了海湾地区并且推进到了中东地区在海军出兵大西洋的情况下陆军肯定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而下一个目标就是控制苏伊士运河至少要到达运河东岸。
说白了只有控制了苏伊士运河中国舰队才能获得前往大西洋的捷径。
为此也就得继续让第二舰队保持足够的规模。
这样一来可以削弱就只有第三舰队了。
在顾祝同看来为了出兵大西洋获得在战后称霸全球的机会冯承乾甚至会为此放弃攻占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
再说了如果第四舰队能够在大西洋击败美军舰队那么中国海军就肯定能在一九四五年占领整个夏威夷群岛。
如此一来冯承乾就肯定会从第三舰队抽调战舰去加强第四舰队。
当然前提是在一九四五年才出兵大西洋。
如果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出兵大西洋也就是在美国海军获得舰队航母之前那么就没有理由给第四舰队编入太多的舰队航母。如果出兵大西洋的主要价值在政治即第四舰队的主要任务不是去打败美国海军只是前往欧洲获得一块立足之地甚至没有必要为第四舰队安排舰队航母。
显然就算把美军的两艘快速战列舰考虑进去加德意海军准备攻打英国本土无法协助中国舰队作战也只需要在第四舰队里编入几艘主力舰特别是快速战列舰就足以完成政治与军事使命了。
想明白这些之后就不难想到该怎么做了。
结果就是在李向龙与鲁志刚都反对出兵大西洋田黛芳也对出兵大西洋显得不够热情的时候顾祝同却非常积极。
二十九rì在冯承乾召开的舰队司令官会议顾祝同就提出如果要出兵大西洋最好赶在年内而不是拖到一九四五年。此外还要争取让舰队在年底到达北大西洋最好能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以及地中海之外获得一处可以驻泊的港口以便借此获得独自行动的基础。
显然顾祝同替冯承乾说了很多。
说白了这也正是冯承乾的计划。
这些由顾祝同说出来要比由冯承乾说出来好得多。原因很简单即便李向龙与鲁志刚表示反对也是在反对顾祝同的提议而冯承乾可以在这个时候出面对顾祝同提出的方案稍做修改来安抚李向龙与鲁志刚。
当然李向龙与鲁志刚都不是笨蛋。
在局势如此明朗的情况下两人都没有笨到提出反对意见只是指出了一些细节的不足之处。
结果就是仅仅用了半天时间海军高层就在出兵大西洋的问题达成了一致。
这下重担落到了田黛芳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