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四章 性价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四章 性价比 (第2/3页)



    受此影响,两舰的主炮火力并没得到提升。

    两舰最大的改进之处,就是把副炮的数量由十六门提高到了二十门,即在两舷各增加了一座双联装副炮炮塔。此外,副炮也全部换成了更适合于防空作战的mk12型三十八倍径五英寸舰炮。高shè炮方面,两舰全面淘汰了作战效率不佳的二十八毫米机关炮(前两艘也在改造的时候淘汰了这种机关炮),并且把四联装四十毫米高shè炮的数量增加到了十七套,也就是七十二门,二十毫米机关炮的数量则增加到了五十六门,全舰高shè炮的数量总共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四十八门。

    防护方面,两舰在建造的时候就增加了总厚度为五十四毫米的两层甲板,即三十八毫米厚的lù天甲板与十六毫米厚的防破片甲板,使得水平装甲的总厚度达到了二百一十毫米,超过了同期的其他战列舰。

    可见,两舰的改进幅度很有限。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南达科他”级的排水量本来就不够大,甚至算不上充足,因此改进余地本来就非常小。要不然,美国海军也不会耗费大量的资金设计与建造“依阿华”级战列舰了。

    相对而言,这两艘战舰的最大优势就是采用了较为成熟的技术。

    说白了,就是故障率低得多,特别是动力系统较为可靠,不会像两艘“依阿华”级那样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美军的八艘主力舰中,问题最多的绝对不是两艘“依阿华”级。

    事实上,在发展快速战列舰之前,美国海军对快速战舰并不敏感。比如英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大举建造战列巡洋舰的时候,美国就没有跟风,而且美国海军的主力舰一向以速度慢出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美国海军才决定建造战列巡洋舰,以应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威胁。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列克星敦”级。只是,“列克星敦”级闻名天下的时候,不是以战列巡洋舰的面目问世,而是舰队航母。也就是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就停止了“列克星敦”级的建造工作,并且把其当成了在华盛顿海军军备谈判中的筹码。最终,该级战舰中完工量最大的两艘,即首舰“列克星敦”号,以及三号舰“萨拉托加”号被改装成了舰队航母,另外四艘,即“星座”号、“突击者”号、“宪法”号与“美国”号均按照条约拆毁。

    在此之后,美国海军就毅然决绝的开始发展快速战列舰。

    如果仅以美国海军的发展方向来看,“阿拉斯加”级的出现,也与“华盛顿条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华盛顿条约”中,对主力舰做了严格限制,对巡洋舰的限制则较为宽松。

    由此,导致了一个结果,即一些得不到足够主力舰的国家,开始发展配备了大口径舰炮的重巡洋舰。

    这方面,最有代表xìng的就是rì本海军。

    在一九三三年之前,美国海军一直把rì本海军当成头号假想敌。

    rì本海军大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