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八章 主力舰的舞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八章 主力舰的舞台 (第2/3页)



    一九四二年底,有两艘美国主力舰在本土舰队里服役即“南达科他”级的前两艘

    此外,在圣诞节到来前“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也赶到了斯卡帕湾,编入了本土舰队

    算上部署在朴茨茅斯的两艘“纳尔逊”级,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舰达到了九艘

    重要的是,其中七艘都是快战列舰,而且四艘美国海军的快战列舰在当时绝对是一流战舰

    与之相比,两艘载机能力不强的舰队航母根本算不了什么

    说白了,在这种兵力配制下,就算让李向龙来指挥本土舰队,他也不会把舰队航母当成主力使用

    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这边,主力同样是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

    到一九四二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但获得了“提尔皮茨”号,还完成了两艘“腓特烈三世”级快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即“腓特烈三世”号与“威廉一世”号只是这两艘战列舰也处于验收阶段,还没有进行出海训练,连基本测试都没完成,因此暂时还不具备出海做战的能力

    除了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帝国海军中还有两艘进行过三次现代化改进的“拜仁”级战列舰,即该级战列舰的后两艘,“萨克森”号与“符腾堡”号重要的是,这两艘战舰的改造方案与中国海军的两级同级战舰非常相似,只是不那么重视防空,即增添的高shè炮没有那么多,其他的都一样也就是说,在制海作战能力上,分属于中德海军的四艘“拜仁”级战列舰并没有太大差别

    战列巡洋舰方面,主力依然是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此外还有两艘“德意志”级

    有趣的是,在一九三零年前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曾经试图把赠送给中国海军的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要回去,或者是花钱买回去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发现他们在战后建造的“沙恩霍斯特”级在综合xìng能上,甚至比不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德夫林格”级主要就是,“沙恩霍斯特”级的综合设计水平,比“德夫林格”级差了一大截,导致在三万八千吨的满载排水量下,只配备了九门二百八十毫米主炮,最高航只有三十二节,最大续航力也只有九千海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冯承乾回国之后,从德意志第二帝国挖走了很多舰船设计师与船舶工程师,此外几乎所有华裔工程师都跟随冯承乾回国,结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舰船设计能力在战后大幅度降低,而“沙恩霍斯特”级的设计工作正是开始于大战结束之后,并且持续了十多年之久,到一九三五年才正式动工建造

    当然,中国海军没有做这笔买卖

    说白了,在中国海军中,三艘“德夫林格”级的地位比两艘“拜仁”级还要高,是绝对的主力舰

    再说了,中国当时没有能力建造主力舰,也没有足够的经费采购的主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