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空中屏障 (第2/3页)
国海军装备的第一种四发大型反潜巡逻机,其最大起飞重量比“信天翁”增加了近一倍因为采用了功率大的发动机而且发动机数量增加了一倍,所以“北极鸥”的飞行xìng能反而比“信天翁”好得多
得益与大的起飞重量“北极鸥”的最大续航力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八百公里,即便在携带三吨的反潜弹药之后,续航力也过了三千公里,比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海上巡逻机都要高得多
问题是,一味追求xìng能,也产生了一个根本无法弥补的问题
这就是,“北极鸥”的造价同样高得惊人,其标准配备型的造价过了同时期的重型轰炸机,即便是专用于海上巡逻的简配型,造价也相当于同时期的重型轰炸机后来,在安装了机载雷达之后,其造价是直线上升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最的“北极鸥”的造价已经比最初的时候增加了近两倍
惊人的造价,严重限制了“北极鸥”的产量
可以说,在整个大战期间,“北极鸥”是综合xìng能最好的海上巡逻机,可是其最终产量还不到一千架
这是个什么概念?
美国的“卡特琳娜”式海上巡逻机在整个大战期间,制造了一万多架,产量是“北极鸥”的十六倍
虽然在大战结束之后,“北极鸥”是大战期间设计制造、得到保留的少数几种军用飞机之一,而且“北极鸥”在中**队中一直服役到二十世纪末后期的“北极鸥”与大战期间的已经截然不同了,比如换上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而且机体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采用了多的式材料,因此保留下来的,也就只有其基本气动布局了,是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几种军用飞机之一但是在大战期间,受较低的产量限制,“北极鸥”根本不可能肩负所有巡逻任务
结果就是,海军必须寻找一种廉价的海上巡逻机
这就是在一九四一年底才开始量产的“雪雁”式海上巡逻机
事实上,“雪雁”并不是专业的海上巡逻机,至少不是做为海上巡逻机设计的,其基本设计与之前提到的两种中型飞机有很大的渊源说得简单一些,“雪雁”也是由贵阳飞机制造厂设计的,其基础就是“胡兀鹫”式中型轰炸机只是,“雪雁”按照海军的要求,贵飞对“雪雁”做了较为彻底的修改,其与“胡兀鹫”的通用率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基本算得上是一种全的飞机了
有趣的是,“雪雁”并不由贵飞生产
主要就是,贵飞得优先生产“胡兀鹫”与“夜鹰”,满足空军的需求,而且贵飞也没有能力迅扩大生产规模
说白了,贵飞在战前就是一家小型飞机制造厂
结果就是,“雪雁”的生产工作移交给了南昌飞机制造厂,而海军为此向贵飞支付了一笔不算少的专利使用费
“雪雁”是标准的双发海上巡逻机,虽然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