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六章 矛盾与合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六章 矛盾与合作 (第3/3页)

    当然,吴铁生肯派出远征军,不是想染指英国

    说白了,英国对中国的意义,就像澳大利亚对德意志第二帝国一样,在军事与政治上都没有多少价值

    再说了,中国海军也没有可能在一九四三年向北大西洋派遣舰队

    当时,中国派遣远征军赴欧参战,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德意志第二帝国必须在战后与中国分享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并且以占领区的方式划分双方的势力范围,原则上以两河流域与内夫得沙漠为界也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接受了中国开出的条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划分上做出了让步,中国才派遣远征军赴欧参战

    可以说,这些事情都说明,中德关系并不融洽

    离胜利越近,中德矛盾就越突出

    有了这些认识,顾祝同也就明白了一点,或者说明白了冯承乾找他单独谈话的目的

    在这个大局里面,唯一没有顾虑的,也就只有太平洋战场上

    说白了,太平洋战场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几乎没有关系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一直想夺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失去的海外殖民地,其中就包括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接受现实,即承认那些失去的殖民地不在归帝国所有,也没有在停战谈判、以及柏林和会上提出领土要求,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理由要回那些岛屿

    再说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没有能力出兵太平洋

    也就是说,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海军可以放开手脚打

    这样一来,冯承乾自然要求顾祝同拼尽全力,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度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取得胜利

    当然,太平洋战场还关系到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以及战后的世界秩序

    说得简单一些,就算中国海军有进军大西洋的想法,也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因此只能在太平洋上向前推进,也只能越过太平洋攻击美国本土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德都不可能接受一个妥协的结果,特别是在顺利击败了红俄与英国之后,中德都会尽一切可能获得彻底的胜利,也就是打败美国,而不是在此之前与美国签署一份形同于休战声明的停战条约,因此最终肯定会攻击美国本土

    显然,太平洋战场的战斗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重要的是,谁能在最后关头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即扮演击败美国的主角,那么谁就将主宰战后世界

    为此,冯承乾明确提到,西南太平洋战争在何时结束,将影响到整个战局

    有了这个认识,顾祝同立即感受到了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短期之内,李向龙依然得在印度洋上指挥舰队作战,不可能返回西南太平洋,而鲁志刚的主要职责是协调陆海空三军的作战行动

    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没有人可以取代顾祝同,也没有人可以替他分担重任(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泡书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