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四章 披挂上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零四章 披挂上阵 (第2/3页)

之后却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已经对此感到极为不满了。直接表现就是,德军在发动夏季攻势的时候,并没有把主力全部放在里海方向上,等同于让中国陆军承担了主要作战任务,而德军则留下了足够的力量用来攻打莫斯科。

    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一九四二年初,也就是准备发动夏季攻势的时候,中德就进行了一次秘密谈判,主要内容就是划分占领区。

    当时,中国当局提出以乌拉尔山与乌拉尔河为分界线,西面归属德意志第二帝国,东边则由中国占领。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认为这么做很不公平,毕竟德军在打击红俄的主要力量,中国等于是拣了现成的便宜。谈判一直持续到一九四二年底,即红俄战败的时候都没有结果。直到大战结束前,中国才做出让步,采纳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方案,即把里海周边地区交给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可以想像,中国肯定不会让德军占领印度。

    要知道,英国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印度这块殖民地起到了不可否缺的作用。没有印度的话,英国就永远成不了世界大国。

    哪怕战后,印度不大可能成为中国的殖民地,也比落入德意志第二帝国手中好得多。

    别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就试图夺取印度,并且为了印度的利益而放过了英国。

    可想而知,中国出兵印度需要的只是时间。

    说白了,关键就在大陆战场上。

    只要红俄战败,中德都能腾出足够多的部队,德意志第二帝国会在攻打英国本土的同时把重点转向中东地区,而中国则会在策划攻打澳大利亚的时候,在南亚次大陆上开辟新的战场。

    中德同时出兵,英国还能守住中东与印度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即便美国全力以赴,也不可能阻止英国在这两处地方战败。

    如此一来,美国出兵印度洋,帮助英国作战,在战略层面上根本没有意义,只是在平白无故的消耗宝贵的军事力量。

    如果只是消耗陆军,斯普鲁恩斯还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

    关键是,得让海军去赴汤蹈火。

    可惜的是,斯普鲁恩斯只是舰队指挥官,根本没有战略决策权。

    事实上,当时尼米兹也反对出兵印度洋,至少认为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还进行得如火如荼、中**队即将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出兵印度洋,并且向罗斯福提了出来。

    显然,尼米兹的影响力比斯普鲁恩斯大得多。

    虽然在政治上,尼米兹的建议根本行不通,毕竟中东局势已经危如垒卵,英军随时有可能战败,但是罗斯福也得顺从实际情况,即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即将打响的时候,美国海军确实无兵可派。

    当时,美国海军能够动用的,只有刚刚建成的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这两艘战舰分别在三月与四月建成,在四月与五月服役。问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