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五章 争分夺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三十五章 争分夺秒 (第2/3页)

罗斯福肯定不会让个人感情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正式向美国宣战,也就不可能有和平了。

    显然,即便猜测正确,这也只是罗斯福使出的缓兵之计,即希望以此减缓中**队的前进步伐。

    原因很简单,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前面已经提到,菲律宾的美军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即便麦克阿瑟信誓旦旦,也很难让罗斯福相信他能守住菲律宾。

    至于马里亚纳群岛,那就更是危如累卵了。

    当时,驻扎在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军总共不到五千人,而且分别驻扎在关岛、塞班岛与提尼安岛上,其中驻军最多的关岛只有不到三千人。要命的是,这三千人中,只有一个营是作战部队。

    可以说,中国海军陆战队只需要出动几个营的兵力,就能拿下马里亚纳群岛。

    向菲律宾与马里亚纳群岛增兵,需要的是时间。即便增援部队从夏威夷群岛出发,也要十天之后才能抵达马里亚纳群岛,十七天后到达菲律宾。问题是,当时能够调动的部队不在夏威夷群岛,而是在美国本土西海岸地区。这样一来,十八天后才能增援马里亚纳群岛,而增援菲律宾则是二十五天后的事情了。

    显然,中**队赶往这两处地点,根本要不了这么多时间。

    从台湾出发,中**队两天后就能登上吕宋岛,而从硫黄岛出发,中**队在三天后就能登上关岛。

    由此可见,美军要想守住西太平洋的桥头堡,需要的就是时间。

    也正是如此,罗斯福才指望中国高层犯糊涂。

    可惜的是,罗斯福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在罗斯福正式向中国宣战的时候,中国空军已经开始轰炸吕宋岛,首先打击的就是苏比克湾海军基地。

    从军事上讲,美国当局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守住菲律宾与马里亚纳群岛,而是如何利用这两处地点争取更多的时间。

    说白了,就是让中**队在菲律宾与马里亚纳群岛花更多的时间。

    事实上,希望也同样渺茫。

    夏威夷时间七月十日下午四点,美国太平洋舰队驶出了珍珠港。

    尼米兹没有随同舰队出海,而是留在珍珠港坐镇指挥,舰队指挥官是他的下属哈尔西中将,指挥航母战斗群的是弗莱彻少将与斯普鲁恩斯少将,哈尔西则直接指挥由八艘老式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

    这三个人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斯普鲁恩斯。

    大战爆发的时候,斯普鲁恩斯还是一名高龄上校。

    在美国海军中,“高龄军官”非常普遍。主要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华盛顿条约”对各国海军军备做出了严格限制,战舰数量得到控制之后,可以提供的军官岗位也就非常有限了。结果就是,大批海军军官在达到了晋升年限之后,并没有合适的岗位,也就没有获得晋升。

    当然,这是传统海军强国才有的问题。

    中国海军是从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