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八章 走向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八章 走向战争 (第2/3页)

  从某种意义上**国迅速战败,成就了帝国海军潜艇部队。

    在法国战败之前,受出海口限制,帝国海军只有为数不多的远洋潜艇能够离开北海,深入北大西洋执行破交任务。法国战败之后,帝国海军获得了像瑟堡这样的、法国大西洋沿岸地区的港口。如此一来,那些原本航程不够远的近海潜艇也能利用法国的港口前往北大西洋作战了。

    到一九四零年底,帝国海军已经把百分之八十的潜艇部署到法国的港口里面。

    对英国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要知道,英国最好的港口都面向欧洲大陆特别是在英格兰南部地区,比如英国皇家海军的母港朴茨茅斯。

    从一九四零年十月底开始英国的货物进口量就急剧降低。

    更重要的是,商船的巨大损失,已经超过了英国的造船能力。仅在一九四一年的前三个月里,英国损失的商船总载重量达到了三百六十万吨,而英国的造船厂在此期间只建造了二百四十万吨,缺口高达一百二十万吨。如果不是美国加大了商船建造量,而且以非军事船只的方式出售给英国,英国的海运将在一九四一年六月底之前瘫痪,到时候将没有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船只在北大西洋上航行。

    潜艇部队表现卓著,帝国海军也加大了对潜艇的投入。

    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开始,帝国海军的造船厂就在疯狂建造潜艇,在一九回一年三月份达到了每月交付十四艘的建造速度,而当时帝国海军每月损失的潜艇不到四艘,即潜艇总量开始以每月十艘以上的速度增长。

    一九四一年初,一个关键人物碜上了历史舞台。

    这就是被德皇威廉二世(同时也是帝国海军总司令)任命为潜艇部队司令官的邓尼茨海军中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邓尼茨就是帝国海军的一名潜艇艇长。

    战后,邓尼茨曾经退役过一次,在一九三一年重新服役,此后在海军少校的位置上干了足足六年,直到一九三七年才晋升为海军中校,并且在战前晋升为海军少校,负责帝国海军的远洋潜艇分队。

    因为表现卓著,邓尼茨深得德皇赏识,直接由上校提拔为海军中将。

    当然,如果以服役年限计算,华尼茨也该晋升为中将了。

    这些都是其次的,邓尼茨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改变了潜艇战术,放弃了以往让潜艇单打独斗的打法。

    帝国海军潜艇部队能在一九四一年的前三个月取得开战以来的最大收获,与邓尼茨推行的新战术密不可分。

    这就是“狼群战术”。

    简单的说,就是任何一艘潜艇在发现了目标之后,不是立即发动攻击,而是跟踪与监视目标船队,并且立即向海军司令部(后来是潜艇司令部)发出报告,然后由司令部联系在附近活动的其他潜艇,集中所有潜艇一同攻击目标船队。一般情况下,攻击在夜间进行,主要就是为了对付护航战舰。在攻击的时候,会有一艘、或者多艘潜艇充当yòu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