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八章 备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零八章 备战 (第3/3页)

工作是在不同的造船厂进行的。

    为了赶进度,很多改造工作是能省就省掉了。比如,在“长虹”号货轮上,只有两门海军的一百五十毫米舰炮,另外六门火炮是陆军的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虽然两种火炮的口径完一样,但是使用的弹药却不一样,也就不得不设置两个弹药舱,增加了改造难度,也使后期使用变得更复杂。

    所幸的是,这些火力支援舰均能在十一月交付给海军。

    虽然以大战时的标准衡量,八艘护航航母与六艘火力支援舰并不算多。在太平洋战争后期,中美双方在登陆作战中投入的支援战舰至少都有数十艘,而在一些重大的登陆战役中甚至能达到上百艘之多。

    只是,在战争初期,这个规模并不算少。

    要知道,八艘护航航母能够搭载近三百架舰载机,而六艘火力支援舰上的舰炮相当于同样多的巡洋舰。

    对于本来就没有多少战舰的中国海军来说,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只是,支援舰队并非十全十美。

    护航航母的问题不算大,毕竟中国海军最早向航空作战转型,对航空作战的了解也最为丰富。

    关键就是,火力支援舰的性能标准定得太低了。

    当时,所有火力支援舰上使用的都是从退役的轻巡洋舰上拆下来的舰炮,或者是陆军的大口径加农炮,火炮口径在一百五十毫米左右,炮弹的质量在一百公斤以内,陆军火炮甚至不到五十公斤。

    结果就是,这些支援火炮的威力都严重偏低。

    对此,中国海军早有认识,却没有办法解决。

    在攻打硫黄岛的战斗中,西太平洋舰队的巡洋舰就执行过火力支援任务,而实战结果表明轻巡洋舰的炮火威力严重不足,在对付坚固目标的时候,必须使用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的主炮。

    问题是,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都有更加重要的用途,不可能全程支援地面作战。

    最初的时候,陆战队就希望在火力支援舰上配备大口径舰炮,但是大战爆发时,大口径舰炮的产量极为有限,又得有限配备给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所以无法分配给作为辅助舰船的火力支援舰。

    要不然,海军也不会在火力支援舰上使用退役战舰上的火炮。

    可以说,即便到一九四零年底,中国海军在攻打日本海军的准备工作仍然有很多没有到位,欠缺非常严重。

    当时,别说火力支援舰不够,甚至连运兵船都不够。

    如果按照在一年之内投送三百万地面部队计算,中国海军的运输船只的缺口在两百艘以上,而运输船的缺口就更大了。

    显然,仅仅靠征用国内的船只根本无法满足作战需求。

    十月底,在决定了攻打日本本土之后,冯承乾就返回北京,准备向国民议会提交一份针对外籍船只的征用法案。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冯承乾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