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刀币 (第2/3页)
“圆折刀”一般说来是一种体形较大的刀,身、柄交接呈匀称圆弧形,铭文多呈斜向椭圆形,或笔画方折;刀宽铜好,通长13~14厘米,重14~19克。其型式与“尖首刀”相同,只是刀的面纹有一个“燕”字,背文分别有左、右、内、外、中,并配以其他文字。
“方折刀”多出战国中期以后,刀背弯曲可见折角,状如古磬(音庆)壁缘,旧称“磬折刀”,铭文扁折如眼,体窄铜粗,一般体形较小,长约12.4-13.3厘米,宽1.5-1.7厘米,重12-18克。明刀是刀货中最常见的一种,其量超乎方足布。然所见以方折刀为主,圆折刀则较少。
直刀主要是战国时期赵国地区铸行的刀币,部分与赵国相邻的地区亦有铸行,刀身较直,刀头呈圆弧状,通体长14厘米左右,刀身较狭,最宽处约一点五厘米,肉很薄,重量较前述几种轻,一般在10克左右。直刀上正背面边周均置有郭线,刀柄处有1至2道直纹,文字笔划与纹饰线条均比较纤细,不太深峻,有的仅是隐约可见,有的甚至无法辨认。刀环有的呈正圆状,有的狭长,剖面均如鱼背状。直刀币面文字有“甘丹”、“甘丹化”、“成白”、“白人”、“白人化”等等。其中的“蔺刀”和“晋阳刀”为赵刀的珍品。蔺刀体直而小,刃略现弧形,圆首,细柄,世称“小直刀”,通长约10~11厘米,重7~10克,为刀货之珍品。“晋阳刀”刀身平直,几无弧曲,柄无脊线,体型特小,系刀货中最为典型之“小直刀”。通长9~10厘米,重约6~7克。传世及出土甚微,钱币家多视作古币中之瑰宝,每求一见而不易。
周遥手中的七枚刀币,有四枚“齐化法”三字刀,一枚“尖首刀”和两枚“燕明刀”。虽然是刀币中的低档品,但毕竟年代久远,相比宋、明、清的古币要稀罕些。
这几枚刀币与布币,形状都不规则,要么长而细,要么扁而宽,都不适合以前做的集币册。没有办法,周遥只能重新拿出工具,做了一个适合的集币册将刀币布币装入其中。
以后的几天里,周遥吃完饭就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