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五章 刀币 (第1/3页)
周遥手头还剩下放置在一旁的刀币与布币没有研究,刀币七枚,布币四枚。周遥拿起一枚布币,平首、平肩、方足、方裆,首部有一道直纹,通长4.5厘米、足宽2.5厘米左右。这是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4-3世纪)的平首方足布,三晋地区赵、魏、韩等国都有铸造过该币。周遥辨认了一翻布币上的篆书,宅阳二字。平阳、宜阳、宅阳、屯留、长子等都是战国时韩国的地名,可以断定该布币为战国时的宅阳布。宅阳布出土甚多,价值不是很大。周遥又看了看其它三枚布币,果然也是宅阳布,同样的锈sè,应该是同一个地方出土的。
剩下七枚刀币同样的锈迹斑斑,看来也是出自同一个坑的。刀币主要是chūn秋战国时,齐、燕、韩三国的钱币。
齐刀币是秦秋至战国中晚期齐国铸行的钱币,是刀币中形体最大的一种,通体长十八厘米左右,最长的接近十九厘米,刀身最宽处为2.6至2.9厘米,重42至50克左右。齐刀币正背面外周都置有郭线,币面外周郭线比文字高出许多。币面文字三至六字不等,齐刀币上的文字笔划,直线均挺拔干脆,曲线则流畅利落。齐刀币面文有“齐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齐造邦长法化”等。其中“齐返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系齐刀中最享盛誉之品,因传世甚少,弥足珍贵。
“尖首刀”燕国早期刀币,铸行于chūn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约公元前7一5世纪)。形制特点为:弧背、凹刃,尖首、细柄,铸造工整刃口薄削,背廓隆起而断于柄处;柄上一至二道脊线不入刀面,柄首为圆环。尖首刀以尖长,身短或身较长、尖稍短而分为二式。刀身通长一般为14~17厘米,重14~18克左右。铭文位置多变,或正或背,或正背均有、正背皆无。文字古拙,书写或正或倒或卧,内容多为记数、记干支及星云符号
“明刀”或称燕刀。战国时期(前475―221年)燕国铸行的最重要的流通货币。面文“od”,沿惯例称之明刀。刀形分圆折、方折(磬折)两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