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林爸的理想和现实 (第2/3页)
有*到处打零工赚生活费的人,他又算幸福的了。身在国企,工作清闲,工资有保障,其他社保医保这保那保的都很齐全,家里也早在房价大涨之前就买好了房子。
总之,他属于那种很多人羡慕的,没有后顾之忧的人。
可是太平淡的生活,太平稳的人生,对一个有野心的男人来说,不见得真的就是幸福,也不见得真的就满足了。
虽然从表面上看,林爸很平和,很淡泊。在家里,对一家之主的宝座毫无觊觎之心;在单位,对科长的宝座亦毫无抢夺之意。但只要是男人,就是跟公鸡一个品种的,好强好斗那是雄性本能。
尤其像林爸这种勤学苦读从农村考出来的娃,那更是如此。他要不是个好强的人,当初也根本考不出来。
这里要说明一下,林爸和林妈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大学生。那时候的大学生可不比现在,一百个人考有七十人能上。那时候,一百人考有十人能上就不错了,校长要戴上大红花接受上级表扬接受家长吹捧。
林爸读的又是农村的普通中学,地处偏僻,教学质量差,高考的时候经常“剃光头”,也就是,那一届参加高考的毕业生一个都考不上,升学率为零蛋。
也就可以想见,林爸当年是怎样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映雪苦学囊萤照读三更灯火五更鸡……最后才完成了鲤鱼跳农门的伟大壮举。进了城里的大学,然后又进了城市的工厂,娶了城里的媳妇――虽然跟他一样是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当上了地道的城里人。
当了城里人,可是在城里始终没混出个人样来,林爸心里那个憋屈啊。当初毕业的时候被分配到工厂,还闹过一阵子脾气,最后用这样的理由才说服了自己:中央领导人也不是一毕业就分配到政治局,他们也是从基层做起,慢慢上去滴。
这个远景宏图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还很清晰,三十五岁逐渐模糊,到四十五岁,已经是偶尔才会在梦里闪现的隔世之境。
仕途无望,那就奔钱途吧。于是,他咬牙狠心提出了一万元投入股市,开始了股民生涯。
您也许会说,一万元炒个什么股啊,只有拎着菜篮子的家庭主妇才会拿区区一万元私房钱去炒股。林爸好歹是个大型钢厂的副科长,每月薪水不低,怎么着也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