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忧国圣殿骑士团 (第2/3页)
少在细微之处下功夫。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个好办法是规定法定节假日:传统的上已节(农历3月3日)、端午节(5月5日)、七夕节(7月7日)、重阳节(9月9日)等等节日,全都不许过了。改成天长节(祝天皇生日)、纪元节(第一代天皇神武的即位日)、神武天皇祭、神尝祭(天皇献新谷于宗庙的节日)、新尝祭(天皇献新谷于天地并亲尝以祝丰收的节日)等鬼才知道是什么日子的节日。扶桑老百姓日子过得清苦,一到过节的时候,警官们挨家挨户发点朝日啤酒,明治奶糖什么的,搞得大家欢天喜地,“节日气氛”倒还真像那么回事。
这个国家神道的总本山位于江户千代田区的九段坂——即所谓大名鼎鼎的靖国神社。和国家神道本身被不断人为升华的经历一样,这个神社也经历了不断脱离本质而被涂脂抹粉的过程。推翻武家政权的倒幕战争造成了几千的阵亡,按照神道教的理论,这些死于非命的“冤魂”容易化为“恶灵”作乱,为了防止恶灵隔三差五就跑出来吓唬小朋友,“慰灵”的设施便自然地搭建起来。随着国家政权的建立,倒幕战争的地位也就提高,而那些为数几千的“冤魂”也就随之升值成了“英灵”,“慰灵”的祭坛也就成为了靖国神社。统治阶级告诉年轻官兵们说,这个沟通阴阳两届的英灵殿能够收纳一切为皇国献身的忠魂,于是当血债累累的皇军投入战斗的时候,青年军官们便以“诸君九段坂见”相互鼓励。
“靖国神社本来曾经是镇压恶灵的场所——然而现在看来,聚集在九段坂上空恶灵不但没有被镇压住,反而越聚越多,缠绕住这个国家,纠缠着每个人的灵魂了。”——小林不二子是这样写的。假使世界上真有灵魂,这个宣扬侵略和征服的瓦尔哈拉也恐怕也不会给亡者带来什么慰藉。飞行在战场上空的应该不是带翅膀的女武神,而是qb之类的人物,黄军将士们怀揣着成为马猴烧酒的理想,而希望却最终变成等量的绝望,甲级战犯之类的人物即使升了天,也免不了被钉在耻辱柱上煎熬的。
当然,死后当然要去,活的时候也不妨来上一来的——7523年的2月25日并不是一个好天气,数九寒天朔风凛冽,而且鹅毛大雪已经下了一天一夜,此时还没有停息的迹象。大雪之中走出了几个穿着棉大衣的军人,虽然几人并未成行成列,而是有说有笑,相伴而行,可是举手投足之间仍然是长时间训练打下来的烙印,脚上的皮靴结结实实地踏进雪地里,发出沉闷的脚步声。
“这样的大雪,我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见。”一个方面大口的军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