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跨过哈勒欣河:狼顾之章 (二) (第2/3页)
种**的空气中,最常见的景象就是喝得醉醺醺的有钱人搂着ji女在到处闲逛。辻政信在念书的时候,就经常能看见这些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雏ji当街卖笑的情形。
她没法嘲笑这些人,因为她们能吃饱饭,而自己却饿着肚子。
因为持续进行超过国力承受能力的军备竞赛,随着主力舰的一艘一艘下水,扶桑陷入了严重的通货紧缩。物价在下跌,股指在下跌,工业生产在下跌,就一样东西在上升:失业人口。光7509年一年,扶桑全国工厂矿山就解雇工人七十六万。
当时的扶桑工业雇用人口基本上是农民的老二老三和女儿,没有了工作就只能回家务农。而此时的扶桑农村更是惨不忍睹。粮食越是丰收,粮价便越是低落,而辻政信的家计便越是难过——征服满洲,高丽和福摩萨,带来的是廉价的殖民地粮食,这样的冲击便让粮价越发低下,结果就是农民大量破产。不得不出卖女儿,一时间来自扶桑的“唐行妇”遍布世界各地。有这种统计数字:“7509年山形县卖女儿的农户有四五千户。举最极端的最上郡西小国村作为例子,该村40岁以上未成年的女性四百六十七名中,被卖掉的有一百一十名,占23%。另外还有一百五十名出外做女佣或女招待。”
辻政信属于那150名的行列——为了攒学费,她只能去镇上的温泉旅馆打零工,几乎只差一步就要堕落进雏ji的行列了。支持她坚持学业的,一是不服输的意志,二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仇恨。耳濡目染的情景没有让她屈服,只会让她在心底积攒更多,更刻骨的仇恨。
如果这时没有那件意外的事情出现,辻政信的生活道路很可能就是高等科毕业以后考取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回到村里当小学老师。她可能会是一个好老师,因为后来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不肯服输,傲上不忍下的性格也似乎挺适合于做一个乡村教师。
但是辻政信终究没有做成乡村教师。扶桑的学校有一个“修学旅行”的传统,不管小学中学大学,毕业以前学校组织去什么地方旅行一次,辻政信的修学旅行是到50公里外相邻福井县的武生。在武生他们在“皆行社”借宿。皆行社是当时扶桑陆军的一种军官集会会场设施,因为武生驻有一个陆军联队,所以武生也有一个皆行社。中小学的修学旅行往往借用这种免费的地方住宿。
辻政信他们住在皆行社的那个夜晚,正好武生联队有一次军官会议。来开会的军官们的笔挺的军服,铮亮的军靴和晃来晃去的军刀给大山里面出来的乡下孩子辻政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辻政信平生第一次知道,原来做个军官是这样酷,他也想当军官!
大着胆子,辻政信问一个看起来比较面善的军官:“我也要当军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