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暴风雨所诞生的(上) (第2/3页)
榴弹炮可以用履带式牵引车拖曳(用月牙坦克底盘改进而成)。至于骑兵营,蒋玉成想让它承担装甲部队中轻型辅助车辆单位和摩托车部队的任务,作为侦查和机动兵力使用,毕竟在眼下的尤克托巴尼亚,维持骑兵部队的耗费比维持摩托车辆的耗费要低得多,给战马补充马蹄铁也比给汽车换新轮胎容易。
步兵营的兵员比较好找——斯坦琳准备让那个闹了事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团上战场打仗,于是就答应分给了蒋玉成一些兵,由水兵出身的特派员崔科娃领导——现在要叫她“营长同志”了,蒋玉成让他们先训练自动枪的使用和维护——ak47再怎么简单可靠,毕竟是要比手拉栓要复杂,需要更多保养的。万一仗打到一半枪不响了,这东西拼起刺刀来还真不如莫辛纳干好用。
技术兵种里面,炮兵的来源比蒋玉成想象的要丰富一些:喀琅施塔得要塞的水兵都是苏维埃的忠实支持者,里面有的是熟练炮手,至于找来的火炮就有点奇葩了:是扶桑帝国生产的38式150毫米榴弹炮,因为旧帝**力扩充太快,武器生产不足所以才购置来。不过瓦莲娜警告说扶桑生产的产品以粗制滥造著称,对这些火炮的质量还不知道能报多少期待。
至于谁来开坦克·····这个问题甚至不需要蒋玉成自己去操心。工人们几乎一致地将坦克视为工厂的集体财产,于是那些参与了生产坦克的赤卫队员就成为了红军的第一批坦克兵,他们爱护装备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再没有谁比他们更能懂得如何使用这些完全新式的装甲战车了。
蒋玉成真正希望找到的,是一个能征惯战的骑兵营,甚至装甲旅的旅长最好也由骑兵充当——在这个堑壕战大行其道的年代,在尤克托巴尼亚这个相对落后闭塞的国度,他们可能是唯一对机动作战有些许实践经验的人了。一位带着布琼尼帽,留着大胡子,手执马刀,骑着高头大马···高头大独角兽的壮汉——蒋玉成的心里完全可以描绘出这个人的形象,可是,他在哪里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