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章 暴风雨所诞生的(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十七章 暴风雨所诞生的(上) (第1/3页)

    蒋玉成的新编装甲部队预计要装备50辆坦克,这也正好是二战中德军一个坦克营或者苏军一个坦克旅的规模。包括富勒,古德里安在内的列位装甲战先驱(不知道精灵位面的他们现在是什么处境?)都再三强调:装甲部队必须集中使用,一次投入的规模过小就容易失去意义,而这样的一个兵团正好是战术运用的最低极限,不能再节省了。

    根据本位面红色帝国流行的观点,装甲部队的任务应该是:当合成部队在敌正面上打开缺口之后,对敌纵深实施高速的突击,以求完成战役规模的大迂回大包围。到了苏联后期,所谓“装甲部队”和“合成部队”的区别已经完全体现在负担的战役任务上而不是部队装备的机械化战斗车辆上——属于所谓“合成部队”的摩托化步兵师,其装备的坦克数量甚至比“装甲部队”的坦克师还要多。但是,这种战法并不适应如今尤克托巴尼亚内战的特点。

    尤克托巴尼亚领土广阔,红白双方的部队相比之下都比较稀少,因此无法形成绵密的战线,也就没有明确的“正面”和“纵深”。双方的军队都处于集中和运动的状态中,通过不断地运动来寻找战机,然后在规模有限的战场内会战。不得不说,这种情况还真有点排队枪毙时代的古典主义风采。

    也就是说,蒋玉成的装甲部队也就将投入到这种会战中去,成为

    “突击部队”而非“装甲部队”,担任刀尖的角色。这样一来单纯装备坦克的装甲部队就显得力量不足了,因为无数次战例都证明:在战斗中,尤其是在对已有准备之敌发动进攻的行动中,坦克需要步兵和其他技术兵种的配合方能发挥最优良效果,但是现在红军的步兵和炮兵都没有协同装甲部队作战的经验,所以蒋玉成需要为他的坦克专门训练一批辅助兵种:

    彼得格勒“先驱”坦克旅将下辖一个坦克团,一个步兵营(搭乘坦克行军),一个榴弹炮营,还有一个骑兵营。坦克团当然是绝对的主力,步兵营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较重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