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北尤国际维和部队 (第2/3页)
的原定指挥官,承担这个任务的本来应该是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司令汤姆金森中将——他也是胡德号的首任舰长。这位前司令官大人,过分地看重了自己作为老舰长的人望,也过分看轻了水兵们对战争的厌倦,结果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事情是这样的:7天之前的12月4日,集结在苏格兰克罗默蒂湾的特遣舰队z准备按照原计划前往芬兰湾执行干涉任务。然而战舰上的水兵们怀着愤懑和不满,他们早在之前的好几天里就情绪激昂,到处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简直让人想起了“光荣革命”年代的鼓动员,而汤姆金森接到报告之后却认为,当兵打仗本来就是不情愿的事情,这种反应是正常的,没必要大惊小怪。
然而这一次水兵们不高兴的理由却没有那么简单。战争接近尾声,国库又严重赤字,当局准备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减开支,其中就包括将水兵的军饷削减四分之一。因为战争的破坏,英吉利共和国国内物价已经上涨了许多,削减军饷当然不会受欢迎。何况,削减军饷是以“战争即将结束”的名义进行的,而这些水兵们却还需要出海作战,和平的好处没享受到,停战的坏处却要我们来承担——水兵们的愤慨就来源于此
汤姆金森对事态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未能及时采取安抚措施,结果12月4日清晨只有“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按时出海,包括“胡德”号在内的其他8艘大型战舰的1.2万余名水兵拒绝服从命令,无所事事的聚集在军舰的前甲板上,任凭军官们如何恫吓要给以军法处置,水兵们还是不为所动。
汤姆金森中将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立即向海军部发电求救。海军部只得水兵作出妥协,答应降低薪金削减额度,这才平息了自76年前诺尔哗变事件后共和国海军最大的一次兵变。当天晚上,耽搁了一天的特遣舰队z终于出海了。24名水兵因为此事被开除,同时海军部严厉指责了汤姆金森中将处事不力,将其免职,等待他的只有不名誉的退役。
真是讽刺啊····霍兰德中将的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舰队的敌人已经自行解体了,可是舰队本身也面临着自行消亡的危险。在这片海域上,与其说是特遣舰队z在和布尔什维克对峙,到不如说是舰队内的军官们在和水兵对峙,一切可能引起水兵不满的因素都必须加以注意,军法是无用的赘物,因为秩序的有效性,本来就是建立在大部分人的服从上的····
短短四年的战争,竟然就让世界改变了这么多。国家不再是国家,军队不再是军队,之前的规则全都不作数了,原来的常识都被推翻了——这种状况到底要维持多久啊!这个世界还是赶紧恢复正常吧。
在如此军心不稳的情况下,特遣舰队z当然不能冒太大的风险。8艘主力舰时不时的偷偷摸进主炮射击的范围内,向喀琅施塔得要塞打上几炮之后就急急退避。胡德号32节的高航速倒是有了用武之地。大概是因为刚刚经过革命,许多军官都被清洗掉了的缘故,喀琅施塔得要塞的火炮还击既不精准也不及时,弹着往往与战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