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一七章 形势比人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一七章 形势比人强 (第2/3页)

五大家族,坚定不移地站在了萧益民和张澜这一边,也从相互的援助与妥协中受益匪浅,仅是一个涉及全川的工商业振兴计划,就能弥补五大家族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失去的一切。

    一九一六年元月十五日,即四川高等法院开始对诸多案件进行判决的当日,四川巡按使张澜正式向全省宣布:

    在新的一年里,政fǔ将投入两百万元巨资,在成都望江亭建立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的省立四川大学,并在四川十二个府建立十二所省立中学,呼吁知识界、文化界响应政fǔ号召,为振兴四川教育事业出谋献策。

    张澜宣布的消息,立刻引来四川民众的一片喝彩,在打击运动中惶惶不安的四川文化界,看到张澜发出这个终止运动的示好信号,终于放下心来,纷纷重整精神,为张澜和省府摇旗呐喊。

    一场导致三千余人被杀头、判刑流放的“清理行动”,在四川各界的一片欢呼声中徐徐落下帷幕,掌握军队和舆论主流的萧益民一派,终于在正义的大旗之下,利用全国混乱、战云密布之机,成功地铲除异己,奠定了本集团不可动摇的政治地位

    秘密入滇的刘秉先在昭通获得刘云峰的盛情接待,刘云峰得知刘秉先的来意和肩负的使命,当下没有任何耽搁,亲自陪同刘秉先赶赴昆明。

    从昭通到昆明的一路上,刘秉先看到了络绎北上和东进的滇军各部,心里不禁暗暗着急。刘云峰指着公路两旁行进滇军询问刘秉先的感受时,为消弭川滇战争而来的刘秉先如实回答:“仅从装备和官兵精神面貌看,滇军比不上川军。”

    智勇双全的刘云峰知道刘秉先的率直脾气,虽然心中不忿,但没有为此争辩,反而是虚心询问:“子承兄认为两军差距主要体现在哪里?”

    刘秉先叹了口气:“本来小弟不应该说什么的,既然小弟此次专门为消除两家误会而来,只能如实相告以示诚意了:从贵军的行进队形看,官兵脚步紊乱,队形松散,枪支和弹袋等物品稀稀拉拉,磕磕绊绊,一看就知道是缺乏足够的训练。”

    刘云峰诚实地点点头:

    “子承兄果然心细如发,缺乏训练的确是我军的一大痼疾,尽管这半年来在唐督军的号召下大为改观,但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我们滇军各部至今没有完成训练方式方法的统一,在这点上,我们还是很佩服川军的,更佩服你们的萧总司令,若不是他五年如一日的坚持与推动,就不会有今天的川军。”

    刘秉先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这五十公里的路程,小弟看到官兵们装备的步枪种类繁多,分别有法制步枪、日制步枪、德制步枪和英制步枪四种,再加上各级军官配发的手枪,至少需要配备六种以上的弹药,非常繁琐。

    “而川军各部,早在去年底已经完成武器装备的统一,清一色配备德制或仿德制步枪,完成了步枪口径的统一,子弹也完全采用性能更优的尖头弹,大大减轻了后勤供应负担,也增强了战斗力。

    “仅凭这一点,滇军就输给川军一大截!兄长身经百战,知道战场上弹药消耗与补充的重要性,小弟斗胆直言,在官兵人数和装备数量相同的情况下,贵军是无法战胜川军的,何况川军仅是川南一地,就云集了两万八千训练有素的部队。”

    刘云峰连连点头,望着车窗外逐渐陷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