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527章 海上贸易 (第1/3页)
( ) 更新时间:22-9-24
赵询知道,只是知道海贸的利润很大。但其实,对于海上贸易其实只有大体上的概念,只知道这是非常赚钱的行当。远的不说,就是将大燕的货物从本土出发,经过海船,远航到夷州、新罗等地,就能够赚回大量的金钱。更不要说远航至波斯等地,那燕国的丝绸、瓷器,更是价值连城。一船货物,远行年逾,抵达那里,岂能不值钱?物以稀为贵,越是少的还好看的东西就越贵。
至于这海上贸易到底是怎么进行的,贸易的又是些什么货物,在哪里停靠,在哪里卸货,在哪里装货,路途上又有些什么规矩等,他基本一无所知。好,说起来,赵询对海上的事务,那时一无所知。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搞海运的商人们知道就行。只要上面有政策,下面的商人就会云集响应。
后来(和谐)经过一些海商的大致解释,赵询才有所了解。大燕出口,主要还是丝绸和瓷器。不得不说,这流传千古的玩意,还真的是挺值钱的。出去的主要是丝绸、瓷器、金属铁器,从海外运来的主要是白银、香料、花草、奇珍异宝等。当然,要说到详细情况,就是一年半载,也说不清楚,对此,赵询也只是稍作了解。
“丝绸之路啊!海上丝绸之路!”赵询也只是这般感叹道。
丝绸之路,赵询是了解的,只不过那时路上的丝绸之路,过凉州,入西域。其在历史上对东西方商业、化的交流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陆上交通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主要是西域一带常常被游牧民族截断,尤其是河西走廊一带的战争频繁不断。凉州之北,时常遭遇北方诸胡侵扰,商人岂敢轻易出塞?原王朝势大还好,一旦势弱,对北方失去震慑力,路上丝绸之路马上就会被阻断。而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最终将贸易地主导权让位给了海路。毕竟,能在海上号令四方的还真不多,大不了绕一个圈就过去了。
在另一个历史上,唐朝的丝绸之路,发展到极致。但同样屡屡出现问题。唐高宗总章年间,薛仁贵平定天山一带,路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安西四镇的设立,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然而,处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屡屡对安西四镇进行袭扰,屡屡攻陷安西四镇,使得丝绸之路断断续续。最为严重的是,睿宗年间,吐蕃攻陷安西四镇,完全切断了丝绸之路。直到武则天年间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这条道路才重新打通。安史之乱以后,这条道路就再也没有连通过,至此,盛名已久的丝绸之路,算是彻底没落。
但同样,因为这个,唐朝天威,盛传四方。但赵询却对唐王朝的这种开通贸易,却不加以监管的方式不以为然。好处有了,坏处同样不少。对自己的先进技术不加以保护,使得各方诸国,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言归正传,因为燕国镇北大败之后,原本就很难路上贸易,直接转变为海上贸易。这海上行商最大地特点,就是不用担心被敌人阻隔,沿途经过的国家和地区,没有任何一个有实力和大燕帝国对抗,起码,你就过不来。尤其是那些桀骜不驯的游牧民族,再也无法威胁到商道。而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