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商与学(上) (第2/3页)
区域内,为恢复被靺鞨军破坏的经济,将全部实行全新的税法,对过往商人实行统一的、极低的税率。说起来,火麟军控制的地方还是比较好的,刚好在燕国与北方诸部相接之地,如果不是征战不停,靠着商业,绝对能发展起来。可惜的,国与国之间,怎么能永远平稳下去呢。
随着顺州府的收复,火麟军开始对治下进行了多次的梳理,将那些山匪贼寇,一股脑的清扫干净,要么投降,去老老实实的当百姓。要么,就等着火麟军的攻打。
余静,现在火麟军政务司下辖的学识司司长,他从最开始对赵询的反感、不屑道现在的佩服、认同、信服。无他,用余静的话说,虽然赵询所作确实很多地方不合规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收复了朝廷丢失的疆土,他确实挽救了二百万的百姓,他百姓有了依靠,有了饭吃。因此,赵询让其担任火麟军新衙门学识司司长一职,他坦然接受。
因为耕田发令,火麟军治下,到处都是新开辟的村落。按政务司定制,每百户为一里,每十里为一镇。先火麟军政务司有令,每三里都要设立小学堂,为启蒙书院。乡镇之也必须配备启蒙书院。
这启蒙书院,是地方必须开设的官学,官府学识司承担经费及先生薪水,地方承担屋舍,桌椅及维修,对于地方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启蒙书院进学的孩不用承担一切费用。众所周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能读书还不用花钱,乡镇里之,那些百姓自然愿意将小孩送到启蒙书院之,学习一些知识。
为此,赵询专门调拨钱三十万贯给学识司,为办学院所用。这其最为困难的则是先生的稀少,为此,赵询又发布告示,征召读书人,无论大小,上过书院,能读会写之人,自可入火麟军考核,只要确认能读会写,则会给予丰厚的待遇,去各地教授学。
而在县,则设立县学,州府之,设立府学。只要愿意上,及能承担的起费用的学,可自愿入学。但每县每府设立一座学院,自然无法满足大众所需。故而,火麟军又有了新的策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