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化学竞赛 (第2/3页)
的中学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而且省实验中学远在中州市,倘若去了那里上学,李西滨的很多计划必然都会被打乱。
但是宛城一中就不同了。在李西滨的计划里,宛城市是最为重要的一站,倘若能去宛城上高中,很多计划就能提前实施,李西滨觉得,那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且,她的家就在宛城,倘若能去宛城上高中,说不定能早点看到她呢,李西滨不由得砰然心动。她现在的模样,不知道是否跟自己看过的那些照片一样呢,这时候的她,才刚刚上初一吧?不知道她少女时候的模样,是否跟自己想象中一样娇俏可爱呢……
“叮铃铃!”正胡思乱想着,一阵铃声响了起来,李西滨吓了一个愣怔:我晕,这第一节课就在自己的胡思乱想中度过了?还是赶快答题吧!
要说起来,初中教育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搞定的事情,以李西滨此时的智力,那绝对是毫无问题。再加上初中化学又只有初中三年级才有,所以对于李西滨来说,只不过是在重回学校后才有意识的复习了三四天,就很轻松的拿下了这场初赛――交过卷子后,李西滨就知道自己得满分是必然的事情了。
果然,三天之后,化学竞赛的成绩出来,李西滨同学荣获了全东黄乡中唯一的一个“特等奖”称号,由学校的化学老师陪同,前往顺阳县城,跟全县选拔出来的十九名“尖子”汇合,前往宛城市进行省级的选拔赛。
九二年的时候,中招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第一选择其实并非上高中,而是中专,其次是师范――毕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考上这两类学校,就算是进入了国家干部编制,已经捧上了铁饭碗,所以当然是首选。
也正因为如此,这十九名“尖子”当中,李西滨的熟人并不多,只有两位:一个是前世时候,李西滨的同班同学王大志,干部家庭出身,在人前时候总是挺胸凸肚,面上总是摆着一付“四套班子脸”,估计他是在模仿他家老爷子,不过好象又模仿得不到位,因此他不但说话做事,甚至连走路的姿势,微笑的样子,都透着一幅官场中人的假惺惺,故人送外号“王大拿”。
另外一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