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多了一个同盟军 (第3/3页)
次试种能够成功,为村里人做个表率,以后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可种活土根这玩艺,李西滨其实并没有过多接触。
零二年的时候,李西滨已经参加工作两年,除了过年时候回家看看父母,其他时候根本就没在村里呆过,他如何能知道种植黄姜的细节?重生之前,他学的虽然是中医,不过专业却是针灸推拿,而活土根只不过是个原料药材,哪怕是中医专业的中药学课本上,也看不到它的踪影,所以对于黄姜的种植,李西滨其实也没有什么确切的概念。
至于告诉父母活土根的产量,那完全是为了坚定他们的信心,根据后来在百度大婶上搜索来的一些资料说的,李西滨心里也没底。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找一个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对自己家、以后对全村人进行专业指导呀,要不然,活土根种砸的话,自己耗费了不少脑细胞想出来的点子报废了是小事,关键是父母以后不敢再由着自己尝试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正出神时,突然,一座由刺桔树围成的院子,闯入了李西滨的眼帘。
“我靠,这么现成的资源,我怎么就没想起来呢,哈哈哈!”看到外面那围成一圈的刺桔树,李西滨的心境一下子开朗了起来。去县城的时候,李西滨的座位在靠山的那一边,没有看到这儿,如今一看到这里,李西滨便想起了自己的一个同学来。
这个同学不是别人,正是李西滨以后最亲近的异xìng朋友之一,李西滨一直管她叫姐姐的余丽萍,她的父亲,就在这片刺桔树围成的院子里工作。
在东黄乡里,庄户人家都会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上树木,一来可以美化环境,二来十几二十年后,那树成了材,可不就是打家具盖房子的现成材料吗?所以站在山上看去,所有的村庄自然都会被绿树荫映。不过象眼前这样,由清一sè的刺桔树围成围墙的大院子,却是东黄乡独特的一景,也是一个单位的标志,那就是东黄乡人俗称为桔子研究所的顺阳县柑桔研究所。
严格来说,桔子研究所并不归东黄乡管辖,它是顺阳县林业局的派出单位。
桔过淮北即为枳,顺阳县却正好处于伏牛山一线,而伏牛山正处在秦岭――淮河分界线中间,是可以种植柑桔的最北端。顺阳县产的无核密桔个大味甜,一向销路很好,崖屋村的两个近邻白庄村和余家河村都有规模种植。除了这两个村外,全东黄乡还有十几个自然村都种植柑桔,因此林业局便把柑桔研究所安置在了东黄乡。研究所周围的那一圈刺桔树,就是专门用来为无核密桔的嫁接提供砧木种子的。
要说起来,在东黄乡里,桔子研究所那还是个很不错的单位,那些种植柑桔的村子,每年因为购买优质树苗、对抗病虫害等方面的事情,都快把研究所仅有的三个研究员给供奉起来了,他们的rì子,过得还是满滋润的。
可对于县林业局的那些干事们来说,这柑桔研究所,却是林业局条件最差的单位:光是距离县城七八十里,住在乡下还得自己做饭这一点,就让人很受不了了,更别说还得经常翻山越岭的去帮那些果农了――所以被派驻到这儿的,当然都是些在局里不得势的倒霉蛋了。
当然,之所以对柑桔研究所的事情这么清楚,主要原因便是因为后来李西滨和余丽萍的亲密关系,放假的时候,经常到她家去玩,而余丽萍的父亲,也就是柑桔研究所的所长余学理,李西滨也是经常见到的。
重生之前的初中的时代,李西滨和余丽萍虽然同班了三年,交情却很泛泛,还是后来两人同时考上了顺阳一中,大学又都在中州市上,两人的交情这才深厚起来。
不过重生回来,李西滨都还没来得及回自己的母校东黄乡中看上一眼,自然也就难以想起初中这些的同学们,直到这时看到柑桔研究所,他才看想到利用自己同学的资源。
“看样子,回家之后,得去姐姐家坐坐了。”想起后世和余丽萍的交往,李西滨嘴角不由浮现出了淡淡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