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进藏准备 (第3/3页)
各地以土木房屋为标志的定居点日渐增多。在拉萨老城区,古老民居主要是石块垒成的碉房。这些碉房多为平顶式楼房建筑,中间是天井,四周为房间,沿边有走廊连通;外观下宽上窄,呈梯形,下部的石墙厚达1米。屋顶是平台,人们常在楼顶敬神、娱乐、散步和眺望风景。昔日的贵族府邸,主楼高3至4层;平民住宅多为两层或3层,三五户甚至几十户同住一个院落。潮湿多雨的墨脱、波密、米林等地,住屋都采用干栏结构,楼板离地面距离一米以上。格局为正方形,门朝东,窗向西,门外有一阳台。林区附近,多以原木构筑木屋,也有下面砌石墙,上面用木板盖顶的,屋顶上往往压很多石头。在帕里,则流行用石块垒砌平板房,黑瓦白墙,错落有致。上栋下宇式民居是西藏西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地区最常见的形式,均为平顶。近年来西藏牧区兴建的定居点房屋也多属此类。平房居多,楼房较少。墙体主要有石砌墙、板筑土墙两种。因各地情况及条件的不同,此类民居规模不等,简繁不一。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拉萨为代表,西藏东部、南部城镇及其近郊农村开始时兴一种有独立院落、房屋四周栽植花草的新式民居建筑,游人称之为园林别墅式建筑。房屋建筑有平房也有楼房,式样美观,色调明快,宽敞舒适,采光良好,给排水及供电系统完备,既保持着传统藏式民居建筑的特色,又有所创新,因而广受欢迎,日益增多。
藏族居于青藏高原,地处高寒,山高谷深,造成交通运输方面的许多困难。一般外出多骑骡马,也有骑牦牛的。运物则靠牦牛。牦牛驮物不但在平地行走自如,且爬高山如履平地,登四五千米高寒地区而不惧寒冷和空气稀薄,故有“高原之舟”的美称。农区运输多靠骡帮和驴帮,过河则靠桥梁或牛皮船。桥有铁索桥、悬臂桥、藤圈桥、溜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