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十三.镇墓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五十三.镇墓兽 (第3/3页)

察和分析的特点感到十分钦佩。

    看完了眼前这套设计精巧,做工完美的装置,我不禁暗暗感叹,泰朝工匠的手艺和思维果然是不同凡响。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秦朝的人民就能利用光线的折射和反射原理设计和制造出这样的一套动态投影装置,这简直是太神奇了。这同时也让我感到了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伟大之处,让我为自己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无比自豪。

    “这种石兽应该叫‘方相氏’,是一种比较长见的镇墓兽。”珍妮一边看着眼前的石兽一边说道:“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周礼》记载载说,有一种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还说这种方相氏有黄金色的四只眼,蒙着熊皮,穿红衣黑裤,乘马杨戈,到墓坊内以弋击四角,驱方良、魍象。方良亦为危害死者的恶魔,人们就借助方相氏的力量来驱赶它们,所以有学者认为,使用镇墓兽的习俗,就是出‘方相氏’的传说演化而来的。也有人根据早期镇墓兽头上的双角推测,镇墓兽应与‘辟邪’或‘灵神’、‘士伯’等有关。”

    听完了珍妮的话,我才想起在校时听教授讲过关于镇墓兽的一点知识,于是补充说道:“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在楚国墓葬中已发现过数百件用于镇墓辟邪的木雕镇墓兽。年代从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晚期。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多为单头单身,战国中期的式样与数量最多,单头单身与双头双身两大类。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所以这对寿山彩石所制镇墓兽实乃珍品啊。”

    我和珍妮的解释完后,众人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接下来因为要仔细搜索秦陵,以便发现陵墓内可能藏有的《葬地玄经》秘密,大伙举着狼眼手电,围着我们身处的地下大厅转了一圈。发现这是一个近似圆形的大厅,四周都用条石堆砌。条石表面已经被打磨过,所以较为平整。上面还刻有雷纹装饰,颇有古韵。总体来说,这个大厅还不算是墓道内的主体部分,所以布置和装饰得也较为简单。而且一般说来,随葬的贵重物品也不可能被放置在这么一处并不重要的墓道建筑内,所以查看了一番后,并没有太多的发现。虽说墩子对这两件罕见的镇墓兽垂涎三尺,但因为这两件东西比较大,不好搬运,更重要的是事先大家都已经约法三章,不得随便拿取和损坏陵墓内的物品,所以最后也只好打消了想将其带走的念头。最后大家准备向墓道深处前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