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体系 (第3/3页)
迹,即所谓《隐士传》。
二,张三丰的道论和内丹著述:有《大道论》《宣机直讲》《道言浅近说》《正教
篇》《玄要篇道论》篇有曰:“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
又认为:
“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
不成仙。”“儒也者,行道济世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
各讲各的妙处,合讲合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
已矣!”而《正教篇》又说:“孔之仁民,老之济世,牟尼之救苦,皆利人也,修己利
人,其趋一也。”
《大道论》下篇和《玄要篇》多谈内丹修炼理论与功法,认为性命双修,方合神仙
之道。
三,张三丰派所著的道教经典:有《斗姆元尊九皇真经》《三教灵妙真经》《三教
灵应真经》《三教灵通真经》《洞玄度人真经》《菩提真经》等,从中可以概见武当隐
仙派的教义、奉神、斋醮科仪等内容。
四,张三丰及其传人们的诗文著作:有《云水前集》《云水后集》等。据称,《云
水前集》是“明永乐时胡广等收入《大典》按指《永乐大典》——引者之内,世间
少得其本。”
明嘉靖中诏求方,“仍从《大典》中翻出”,才得以流传民间。因此是明清时期
较有影响的道教文学作品。从这些诗、词、散文及民间唱词、歌谣中,可以窥见隐仙派
道士的修炼思想、训世情怀、个人情趣。
由可见,此虽非张三丰所撰,其称名张三丰之作亦有待于考核,但它所收集的
大量篇卷,却是研究明清武当隐仙派的重要资料,其历史价值甚明。
樊夫人
欧阳子云整理
樊夫人是刘纲的妻子。刘纲在虞县作县令,有道术,能召来鬼神,还会使各种神通变化。这都是他秘密修行的结果,无人知晓。他以清静无为的原则处理政事,政令一旦发布施行,百姓皆受其益。在他管辖的地域没有旱涝、瘟疫和猛兽的伤害,一片太平景象,年年五谷丰登。
闲暇的时候,他常与夫人一道比试道术。一次,刘纲与夫人去四明山游历,有猛虎堵在路,刘纲施道术,让虎趴着不动,但他刚要从虎身边走过,虎一跃而起要吃他。当他夫人朝着虎走过去时,虎伏在地,不敢仰视。刘纲每次和夫人相互比试时,他总是甘拜下风。即使在他们修成要升天而去时,他也走得不如夫人那样自如。县衙正厅的侧面从前有棵大皂荚树,刘纲必须飞到树,方能飞起来。而夫人则平静地坐着,冉冉地如同飘飘而的云气,他们一同升天而去。
到了唐朝贞元年间,湘潭县有个老婆婆,自称为湘媪,却不说姓名。她平常借住在别人家中,已有十多年了。她常用丹篆写文字在乡里治病救人,没有不灵验的。乡里人非常敬重她,想盖几间奢华的房屋奉养她。湘媪说:“不必了,我的愿望就是有个屋子能容身。”湘媪鬓发黑亮如云,长得富态,皮肤洁白如雪。她拄着拐杖,一天可行数百里。
忽然有一天,她遇见一个名叫逍遥的乡下女孩。她十六、七岁,长得光彩照人,正手提竹筐采菊。她一看见湘媪就睁大眼睛看着她,一动不动,象定在那里一样。老太太看着她的眼睛说:“你喜欢我,想与我一同到我住的地方去吗?”逍遥高兴得把筐也扔了,赶忙给湘媪行礼自称弟子,随着湘媪就回家了。她的父母追她,用杖打她,叱吒她,要她回家。可是,逍遥的志向愈加坚定,并以死来抗争。亲戚乡邻见此情形,都来劝导她的父母,让逍遥去做她想做的事。她的父母见无力挽回女儿的心,就随她去了。逍遥又回到了湘媪那里,每日只是扫地、打水、烧香、读道经而已。一个多月后,湘媪告诉乡邻:“我到罗浮山去一段时间,门锁了,你们千万不要去开门。”乡邻问逍遥去哪里,湘媪说:“与我同往。”如此三年过去了,人们看见湘媪房舍周围小松、竹笋丛生。终于湘媪回来了,她召集乡邻一同去开锁,打开房门,只见逍遥在室内迷糊地坐着,容貌宛若平日一样。老太太用拐杖敲地,说:“我回来了,你可以醒了。”逍遥如梦初醒,她刚起身,就要下拜时,忽然左脚掉了,象被人砍落的一样。湘媪急忙命逍遥不要动,她捡起断脚接了去,并用水喷了一下,左腿竟然完好如故。乡邻惊骇不已,象敬神一样敬畏她,人们从几百里外赶来朝拜她。
湘媪神情优闲,不喜交往。一天,湘媪忽然告诉乡邻说:“我要前往洞庭去救一百多人的性命,你们谁愿意为我准备一只船?一两天后,可以和我一道去观看。”有个叫张拱的村民,家里很富有,愿意为湘媪准备船只,并且亲自驾船送她。快到洞庭的前一天,遇见了大风大浪,一只大船被风浪刮到君山岛撞碎。船载着几十家,将近一百多人却毫发无损,也不见有船来救,他们就散落在岛。忽然,有一只一丈多长的扬子鳄游到沙滩,几十个人把它拦住,打死,把它的肉给分着吃了。第二天,一座象雪似的白城围绕岛,谁也不知这是怎么回事。那座城慢慢变窄把人夹住,岛的人恐怖地哭喊着,行装都已碎为粉末,人也都被捆成一簇。那里面不到几丈宽,难以逃离,形势紧急。岳阳城里的人远远地也能望见雪城,但也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危急关头,湘媪的船已经到岸,她快步登君山岛,手里拎着长剑,踏着罡步,随着一口法水的喷出,长剑飞快地刺向白城。只听见白城发出如霹雳般的一声吼叫,城就崩塌了。原来是一只长十多丈的大扬子鳄,它蜿蜒而死,剑正插在它的胸。这一百多人的性命终于被救了下来,否则的话,顷刻之间这些人都被拘束成了血肉。岛的人感激得放声大哭,并向湘媪行礼致谢。
湘媪命张拱把船驾回湘潭,张拱不忍马离去。这时,忽然有个道士与湘媪相遇,道士问道:“樊姑近日从何处来?”他们彼此寒喧一会儿,非常高兴。张拱询问道士湘媪是谁,道士说:“湘媪就是刘纲真君的妻子樊夫人。”人们这才知道湘媪就是樊夫人。张拱回到了湘潭。后来湘媪与逍遥同返仙境。
资料来源:《女仙传》
鲁妙典
刘新宇整理
鲁妙典是九嶷山的女仙官。生来聪敏,品德高洁,吃素不喝酒。十多岁时,她对母亲说:“食物的气味臭浊得很,一闻到就鼻脑疼痛,希望不要再吃饭。”全家人对她都很怜惜。过了十年,她常常闷闷不乐,就对她母亲说:“人最长的寿命不过一百二十岁,却每天被喜怒哀乐所伤害;又何况是女子之身,哪能再埋没真性,混同于凡夫俗子呢?”
有个竹麓道士拜访她,把《黄庭经》传授给她,对她说:“《黄庭经》是扶桑大帝君宫中的经,诵读一万遍的人,能够成为神仙。经说:‘咏之万遍升三天,千灾已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已却老年永延。’。住在山独自修炼,只要读一遍,就如同与十个人为伴,没有恐怖和畏惧。为什么会这样呢?此经能把身中的众神召集起来,从而澄清端正了神气。神气端正了,外来的邪恶就不能干扰;众神集中了,恐怖就奈何不了你。如果形全神集、气正心清,就可以清晰地看见千里之外的东西,纤毫无隐。我所担心的是人不知道真经,知道了却不能修炼,修炼了却不能精进,精进却不能长久。如果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不仅将遭到玄法的责罚,还将有无穷的痛苦报应。”妙典遵奉玄戒接受了经,进入九嶷山,住在岩洞内,静修默炼。屡次有妖魔前来试探,而妙典道念坚贞,不为所动。这样生活了十多年,有位神人告诉她说:“这座山系大舜管辖,是天地的总司九州的宗主。古时候有个高道之士,制作了三处竹床,可以歇宿遮避风雨,保护形体、坚定道念。天长日久,竹床也都朽烂了。现在我为你制作它,可以遂心安闲歇息。”又过了十年,真仙降临下来,交给她灵药,她就白日升天了。
当初,妙典到山去住时,山峰顶没有水,神仙就化了一个石盆。这石盆大三尺,长四尺,盆中之水,用之不竭。又有一个大铁臼,也是神仙送给她的,不知干什么用的。如今,这两件东西都在山峰。仙坛的石头,清清楚楚地有仙人的鞋印;还有一面古镜,大三尺;有一口钟,形状象仰卧的月牙。这些都是神仙送来的。述神品与妙真升天所留之物,如今存在无为观。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盱母
刘新宇整理
盱母是豫章人。在外表,她与世俗之人没有什么两样,在内心里她却在修习玄真要诀。她常说:“一千年前,我曾住在西山,应该在那里回归真境。”她的儿子叫盱烈,字道微。道微小时候失去了父亲,伺奉母亲,以孝顺出名。他家里贫穷,然而他伺奉母亲的美味食品从不曾有过短缺。乡里之人很敬重他。
西晋武帝时,与她同郡的吴猛、许逊精诚修炼。他们住在洪崖山,筑造玄坛,设立静室。吴猛飞升之后,许逊就用宝符、真箓拯救世俗的百姓,远近的人都很尊崇他。许逊入仕任某州的记室。后来每当旧历初一和十五,他便回家朝拜。有人看见他乘着龙,往来迅速,象近在咫尺一般。由于盱烈淳朴诚信忠厚,许逊就雇用了他,他就与母亲一起在许逊宅院东北八十余步的地方居住以报恩,从早到晚伺奉着,神情郑重,态度恭敬严肃,不曾有过倦怠。盱母还经常在山下采摘花果,用来奉送许逊。许逊怜惜她诚恳的心志,常常想拯救度引她。
元康二年壬子八月十五日,太老君命玉真公崔文子、太玄真仙瑕丘仲,凭册下令征召许逊,拜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白日升天。许逊对道微及盱母说:“我奉太帝的命令,不能久留。你们可以随仙车后来。”母子悲伤得不能不已,拜了又拜,哀告请求,愿随许逊而去伺奉于云辇左右。许逊答应了他们母子的请求,就赐给他们灵药让他们服下,亲自传授真诀,于是在午时跟着许逊升天而去。如今坛井还在,世人称坛井为盱母井。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梁母
朱月明整理
现在的人认为神仙是古时的人虚构的。其实,那时的人们相信神仙的存在,因为古时有神仙降临人间,有缘者自会见到他们的,在古诗和古里有许多这样的记载。
梁母是盱眙人,她寡居无子,为了生计,在平原亭开了个客栈。客人到梁母的客栈投宿,就象在自己家里一样。客人想给多少住宿费就给多少,她从不因此而抱怨什么。客人有时会住几个月,她也从不厌烦。除了维持自家衣食之外,她把剩余的钱全部施舍给了贫寒之人。
有一个少年常常在梁母的客栈会住几天,他的举止行为非同寻常,离开时,他告诉梁母说:“我是东海小童。”梁母也不知道这东海小童是什么人。宋元徽四年丙辰,马耳山的道士徐道盛临时去蒙阴,在蜂城西边遇见一辆青牛车,车自动往前走。这时只见一个童子召唤徐道士,徐道盛就向他靠近,离车三步左右时就站住了。他又看到两个童子,大约十二三岁左右,都穿着黄衣,头发髻用红色的布裹着,服饰齐整,容貌端庄,仿若天人。车里的人派了一小童传话:“我是平原客舍的梁母,如今被太道君召回,应当在过蓬莱时寻访子乔,经太山考鬼召神,告诉他我想与之相见,果然得以见面。灵辔飘飘,山岭艰险崎岖,渡口和驿站有限,每日行程三千里。我很快就得乘云霞三清,这三个童子护送我到玄都国去。请代我向东方各位清信士女辞谢。太平在即,十一年后,将来度引你。”梁母又举手告谢说:“太平时再相见。”说毕,驱车腾飞而去,直到青牛车在徐道盛的视线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徐道盛回到平原客栈打听梁母的去向,得知梁母离开尘世的那天正是他在蜂城西边见到她的时候。
资料来源《集仙录》
1.女几2.酒母
欧阳子云整理
女几
女几是陈市的酒妇,她酿造的酒美味无比。有一次,仙人路过她家去饮酒,用五卷素作为酒钱抵押给她。等仙人走后,女几翻开一看,原来是仙方养性长生的方法。她就偷偷地把中的要诀抄了下来,并按照其要诀进行修炼。
三年过去了,女几的容颜变得越来越年轻了,就象二十岁左右的人。又过了几年,抵押酒钱的仙人来了,他笑着对女几说:“你修的是偷来的道,又没师父指导,即使有翅膀也飞不起来。”女几一听,毫不犹豫地跟着仙人走了。她在山住了很多年,人们也常常见到她。其后不知她去了哪里。她住过的山就叫女几山。
酒母
酒母是在都城里卖酒的酒妇。于老是她的师父,不知是何方人氏。于老看起来五十多岁,自称已有数百岁。酒妇认为他与众不同,对他非常礼貌恭敬。
一天,于老忽然对酒妇说:“赶快整理打扮一下,我和你一起去接中陵王。”这天晚果然有异人到来,那异人牵着两只茅狗,一只给了于老,另一只给了酒妇,让他们骑在狗身。当他们一骑狗身,发现茅狗原来是龙。后来,他们就跟随着那异人了华阴山。在山常常会听到“于老酒母在此”的呼喊声。
资料来源:《女仙传》
东陵圣母
欧阳子云整理
东陵圣母是广陵府海陵县人,她嫁给杜氏为妻。她师从刘纲,学习道学,达到了易形变化,时隐时现的境界。她的丈夫不信道,经常因此而对她发怒。圣母常常治病救人,有时还会亲自前往病家为人施治,这使得她的丈夫更是气愤不已,盛怒之下,他告到官府,说:“圣母是邪恶奸诈的妖人,不理家务。”官府听信了杜氏之言,就将圣母拘捕,关进了监狱。
圣母刚一被关进监狱,就见她从狱窗中飞了出去,众人望见她越飞越高,直到完全消失在白云之中,狱窗下遗留有她穿过的一双鞋子。于是远近的人盖起庙宇来祭祀她,百姓想求告的事,只要向她祷告就立即见效。
人们常见有一只青鸟在祭祀的庙宇空飞翔,有人丢失了东西,向她乞问在何处的话,青鸟就会在盗物之人头盘旋。从此,那里路不拾遗,岁月稍长,也不再见有偷窃的事发生。至今海陵县的人都不得做奸盗之事。如果做了的话,罪大的,不是被风浪吞没淹死,就是为虎狼所杀;罪过小的则病业连连。
资料来源:《女仙传》
钩翼夫人
欧阳子云整理
钩翼夫人是齐人,姓赵。她自小就喜欢清净。她因病卧床了六年,右手卷曲,很少饮水用餐。
汉武帝时,望气的人说东北方有贵人气,经过推算找到了她,并召她进宫。她的姿色伟美,汉武帝打开她卷曲的右手而得到了玉钩,她的手也因此能展开了。汉武帝很宠幸她,她为武帝生下了汉昭帝。她后来被害,可她的尸体不冷而有香气。她去世后一个月,昭帝即位,追遵她为皇太后,并为她改葬。当开棺时,发现棺中已空,仅见有丝鞋。她的宫被命名为“钩翼”,后来因避讳改为弋。
后记:《汉·昭帝纪第七》中记载,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赵婕妤,本以有奇异得幸,及生帝,亦奇异。
资料来源:《列仙传》
慈心仙人
欧阳子云整理
唐代宗广德二年,临海县有一个叫袁晁的贼人驾船去永嘉作强盗。途中,他的船遇大风,被风向东刮离原地数千里,到了一不知名的地方。四顾一看,不远处有一山。山的树木青翠欲滴,繁茂浓密,还有城墙,被五色光照耀着。贼人们就把船泊在山脚。
山有所非常精美的房舍,琉璃为瓦,玳瑁为墙。走进房廊,寂静一片,不见人影,屋里只有二十多只小狗。屋内的器物全是用黄金打制的,没有任何其它的杂类。又有被褥,也很鲜亮,大多是西蜀出产的贵重织锦。还有一金子城,城内零碎的金子一堆一堆的,数不胜数。贼人见四周无人,就争相抢拿各种物品。正抢得高兴,他们突然发现一位妇人从金子城里走出来。她身高六尺,着锦绣衣,下穿紫色丝绸裙子。她对贼人说:“你们不是袁晁的同党吗?怎么能到这里来?这些东西并不属于你们,你们竟敢拿?刚才你们见到的小狗,你们以为是狗吗?不是的,那是龙!你们刚才所拿之物,对我来说,实在不足惜,但是恐怕那些龙难以忍受你们的行为,到时候发怒,前去拉你们的船,你们的性命就难保了。你们赶快回去!”贼人们赶忙站列成一排下拜谢罪,并把所拿之物归还原处。他们询问这儿是什么地方,妇人说:“这是镜湖山慈心仙人修道的地方,你们无缘无故地跟着袁晁做贼,不出十天就会有一场大祸,你们当谨慎小心。”贼人们于是乞求妇人刮一阵顺风,让他们回到原地。妇人回头作了布置,不一会儿就有风起。群贼们忙向妇人下拜告别。
群贼扬帆起航,不几天就回到了临海县。不巧,船搁浅在泥沙之中,贼寇逃不脱,全被官兵所杀,仅六、七个妇人活了下来。浙东县押衙的谢诠之分配到那几个妇人中的一个作奴婢,名字叫曲叶,就是她亲口讲的这件事。
资料来源:《广异记》
仙女杜兰香
朱月明整理
一天,有一渔夫在湘江洞庭湖的岸边,听见有小孩的啼哭声,他四顾无人,仅见一个三岁的女孩站在岸侧。渔夫可怜这孩子,就将她抱回家抚养。小女孩长到十多岁时,天姿奇伟,灵颜姝莹,宛若天人。
有一天,突然有个青童灵人自空中降临到女孩家,带着她就要离去。就在要升天之时,女孩告诉父亲:“我是仙女杜兰香,因在天有了过错,被贬谪到人间。如今归期已到,今天是我返回天的日子。”自她升天以后,她也时时回家看望她人间的父亲。
后来,她在洞庭包山降临到张硕的家中,张硕也是修道之人。杜兰香在三年内多次降临张硕家。她教给张硕举形飞化之道,张硕因此而成仙。最初,杜兰香降临张家时,留下玉简、玉唾盂、红火浣布等仙物,以证实她确实是真仙。又有一天晚,兰香命侍女把黄麟羽帔、绛履玄冠、鹤氅之服、丹玉佩挥剑送给张硕,说:“这些都是仙所穿戴的物品,非人间所有。”不知道张硕成仙后被定为什么班次、什么品级的仙官。
渔夫也老了,因为得益于杜兰香,他显得越来越年轻,常常不用吃东西。后来他也开始学道,在江湖间游历。不知他是否最后也成仙得道。
资料来源:《集仙录》
郭子仪夜遇仙女
欧阳子云整理
郭子仪是华州人,当年驻防在沙漠边塞,后来因到京城去催军饷,回到离银州十几里的地方时,天要黑了,忽然刮起了风暴,一时间飞沙走石天地昏暗,没法赶路了,只好躲进路边一间空屋里,打地铺暂时住下。夜里,子仪被光照醒,发现左右一片红光,仰视空中,只见空中一辆华丽的车子正缓缓降落下来,车的锦绣围帐中坐着一个美丽的女子,她正俯身向下看。郭子仪急忙跪拜说:“今天是七月初七,您一定是天的织女临凡,请赐给我长寿和富贵!”仙女笑着说:“你会得到大富大贵,也会长寿的。”说完,车子又冉冉升天而去,那仙女一直正视着郭子仪,过了很久才消失在夜色之中。
郭子仪后来由于战功而官居高位,威名显赫。唐代宗大历初年,郭子仪镇守河中时,病得很重,三军感到十分忧虑和恐慌,郭子仪就请来御医和幕僚王延昌、孙宿、赵惠伯、严郢等人,对他们说:“我虽然病重,但我知道我的寿命还未到尽头。”接着他就把在银州遇见织女的事告诉给大家,众人这才放下心,齐向他祝贺。后来他官拜太尉、尚令,活了九十岁。
喷墨成文的班孟
朱月明整理
现在的人认为神仙是古时的人虚构的。其实,古代的人多是修道之人,修成神仙对他们来说是件习以为常的事,并不觉得奇怪,许多人也是读了《神仙传》后,开始修道的。《神仙传》里关于麻姑、安期生等的记载,就出现在李白的诗中。那时的人是相信的,因为他们身边就有得道成仙的人。
据说班孟是个女子,但不知是哪里人氏。她能在空中飞翔许多天,还可以端坐在虚空中与人说话,她还能钻入地下。她在入地时,从脚开始渐渐埋入地里,一直埋到胸部,只剩帽子和头巾还留在地面,过一会,她就全部没入地里不见了。
她用手指刺地,能刺出一口井来,并可以从井里汲水。班孟还能把几千株桑树全部拔出来聚成一堆,堆积得象山似的,这样放了十几天后,她只要吹一口气,这几千株桑树原封不动地回到原地,象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她还能嘴含一口墨,然后嚼墨一喷,喷在纸的墨都变成了文字,满满一纸,是一篇文章。她服用酒和丹药,四百岁时反而更年轻了。后来她进大治山中去了。
资料来源:《神仙传》
绣凤点睛成仙的蔡女仙
朱月明整理
蔡女仙是襄阳人,她从小就聪慧,心灵手巧,她的刺绣栩栩如生,左邻右里都赞不绝口。
一天,有一个老翁突然造访她家,请她绣凤,并约定:凤凰的眼睛,要等到完工的那天,老翁自己来指点她完成。不久,凤绣好了,五彩缤纷,光芒夺目。到了完工的那天,老翁果然如约而来,指点她给凤安眼睛。等到凤的眼睛安好,凤绣大功告成,只见双凤飞离绣架,腾跃飞舞,老翁与女仙各乘一只凤,升天而去。
他们曾停落在襄阳南山林的树梢,当时的人给那座山命名为凤林山。后来在该地设置了凤林关,南山旁边还有凤台。此事被报朝廷,朝廷即下诏在女仙的故居建立了静贞观,还有女仙的画像保存在观里。有人说蔡女仙是晋朝时候的人。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谢端蒙天帝垂爱仙女临凡尘相助
朱月明整理
编者按:现在流传的民间传说基本是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及神话。优美动人的《田螺姑娘》的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可是故事的原型则鲜为人知。《太平广记》卷第六十二中对这个神仙传说有详尽的记载。不过,白水**,也就是如今的田螺姑娘,实际是因为天帝怜惜谢端而派来帮助他致富的,并不是要嫁给他的。可经过千年的变迁,仙人白水**变成了田螺姑娘,故事则由白水**回归天演变为田螺姑娘嫁给谢端为结局,以满足人们的良好愿望,从而彻底地世俗化了。
谢端是晋代时的福建省侯官县人。他自小就失去了父母,又无亲戚可依靠,好心的邻人就领养了他。长到十七八岁时,他已具有恭良、谨慎、自律等优良品德,从不涉足非法之事。并且开始出去自谋生路。他还没有娶妻,乡人们都很怜悯和关心他,想为他娶一门亲,却一直不成。谢端非常勤劳,晚睡早起,不分昼夜,勤耕力作。
有一天,他在城墙下发现了一个大螺,有三升的壶那么大,他觉得这是个稀罕之物,就把它拿回家养在瓮中。一连十几天,谢端每天早起到田里干活,傍晚回家时,发现已有人为自己作好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谢端以为这是邻居见他辛苦,帮他而已,就去向邻人致谢,邻居说:“我们从来没有这样作过,谢什么呢?”谢端觉得邻居不明他所说的事,可是不知又是谁在天天为自己烧火煮饭。后来,谢端就详尽地把发生的一切告诉了邻居,问究竟是谁在帮助他。邻居笑着说:“你自己娶了妻子,藏在家中为你烧菜做饭,怎么反到说是我们在给你做饭呢?”谢端无话以对,心里纳闷,难以释怀。
不久,他实在好奇,想探个究竟,就在雄鸡第一声报晓时,他出门去田间耕作,等到天大亮时他又悄悄地潜回家中。他没有进屋,藏在篱笆外偷偷地从窗口窥视房内,只见一个年轻的少女从瓮中走了出来,来到灶下点火做饭。谢端再也忍不住了就破门而入,直奔那放瓮的地方,瓮里只有螺壳。他又走到灶下问那少女:“你来自何方?为什么为我烧火做饭?”那个少女很是惶惑,想回到瓮中去,却被谢端挡住,没能回去,无奈地回答说:“我是天的白水**。天帝怜惜你年少孤单,有恭良、谨慎、自律之美德,所以命我来为你看守房舍和烹饪。十年内,让你家中富裕起来,并娶亲,到那时我也就该回天去了。如今你无故偷看,我的本相已经暴露,不宜再留在此处,你应当放我走。你今后的处境会有好转,要勤于耕田劳作,以打鱼采樵来维持生计。我把这个螺壳给你留下,用它贮存谷米,你就不会缺粮。”谢端恳请她留下,她始终不肯依就。这时,天气突变,开始刮风下雨,白水**忽然身形一收,离谢端而去。
谢端因此为白水**立了神位,逢年过节就祭祀她,家里也还富足,但未能大富。于是有乡人愿意将女儿嫁给谢端为妻。谢端后来做了官,官至县令。
资料来源:《集仙录》
中国神仙排行榜
蓝田
说明:
一、本榜单只收中国本土之全国性神仙,佛教神仙一律不收,约略相当于现今之“中国原创歌曲排行榜”。
二、本榜单依据神仙之神格高低决定是否榜及名次,而不依据受信仰程度之高低,大致近似于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列方式。
三、本榜单变动周期较长,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很难以周、月、年为周期变动,甚至百年都不可能。
四、由于榜单本着宁缺勿滥之原则,各时期榜人数会有所不同。五、本榜单最终解释权归.神神鬼鬼.所有。
先秦期
第一名:黄帝
简评:《山海经》说黄帝是“天帝”,儿子禺號、孙子禺京都是海神,曾孙颛顼也做过天帝。战国时又贵为五帝之首,还发明了一大堆东东。虽然黄帝本人神格不明显,介于神人之间,但儿孙争气,父以子贵,祖以孙贵,登首席。
第二名:帝俊
简评:帝俊只见于《山海经》,但声名极其显赫,为东方第一天神。与其妻羲和生十日、常羲生月十有二,连日月都为其子女,近乎创世神。可惜其后代殷商人不争气,将大好江山送于西周,遂使竖子成名。帝俊后被改造为人王舜,从此湮没无闻。呜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人间!
第三名:西王母
简评:西王母在先秦时还是个糙老爷们,豹尾虎齿,而且蓬头垢面。这种神原本难以榜,但他凭借两大优势胜出:一是掌管生死,后来拥有不死之药,油水之丰厚无人可比。二是占据了神话界第一旺铺——昆仑山昆仑和蓬莱为中国神话两大发源地。黄帝得人和,西王母得了地利,因此冲入三甲。
第四名:颛顼
简评:颛顼是黄帝的曾孙或曰孙子,为北方天帝。安排日月星辰之位次,颛顼下属最多,三个儿子都是疫鬼。最大神迹是命令下属重和黎“绝地天通”,就是断绝了神界与凡界的通道。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此乃神话界第一重要之大事。不过从此天人隔绝,引出后人无限遐想。
总评:先秦时期创世神与始祖神均不明显,而且记述驳杂不堪,条理殊为不易。其余神农、炎帝、祝融、蚩尤等,或基本为人王,或神格太低,不予入榜。
秦汉期
第一名:伏羲、女娲并列
简评:伏羲与女娲在汉代以人类始祖神身份直窜榜首,汉代画像石中,伏羲女娲大多作人首蛇身以夫妇姿态出现,手中或捧日月,或持圆规、曲尺,象征阴阳结合。女娲又有造人、补天之功均见于《淮南子》,还是婚姻之神。伏羲又有作八卦、结网、作琴瑟之功。
第二名:西王母
简评:西王母在汉代转为女性,成为一皓然白首之慈祥老太。嫦娥奔月即因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而起,周穆王也向她求取不死药见《穆天子传》,汉武帝也设祠祭祀。汉代还曾出现席卷全国的崇拜西王母热潮,大家奔走相告,连官府也制止不住,虽只片言记载,但其规模显然超过去年被取缔的某邪教。真是“一招鲜,吃遍天”。
第三名:老子太老君
简评:汉代全国性的追求“长生久视”使黄老学盛极一时,老子由周代的图管理员一跃成为修炼成仙之榜样,东汉后期道教兴起后,老子更“散形为气,聚形为太老君”,成为超越众神的开天辟地创世神,坐仙界第一把交椅。真是羡煞凡夫俗子。一时间,满城争诵五千言。可惜出现晚了点,汉代快结束了,只好屈居第三。
第四名:黄帝
简评:黄帝排名下滑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造成的。原本高高在的天帝,一下成为“人文初祖”。当然也很牛,但到底不是神了。不过还有条后路,由于神仙方士的鼓吹,黄帝也开始服食炼气,最终羽化登仙。不过,比起太老君在道与器之间的自由行走,黄帝从神界下至人间再返仙界,气势终究有些弱了。
总评:汉代人很喜欢追问世界本源,还不脚踏实地。于是只好叠床架屋,天加天,帝下加帝,还有什么“一气化三清”。不过,所造之神太过缥缈。什么天皇、地皇、人皇,连名都没有。虽然动不动就各自当几万年的皇帝,但榜是别想了。
三国魏晋南北朝
第一名:盘古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简评:三国时出现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盘古于是一举登首位。不过这名字实在太土据说是从苗族的盘觚神话中转来,所以著名炼丹道士葛洪替他取了个艺名“元始天王”后来逐渐变成“元始天尊”,还给找了个老婆“太元圣母”,门人、弟子无数。这家就算置办起来了,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第二名:太老君
简评:元始天王一出,老君只好退居二线。不过还有个仅次于清宫的中清宫住着,名字也改了,叫“清高圣太玉晨元皇大道君”。道教的好词全用了,听着就显得有本事。
第三名:西王母
简评:西王母又榜了,不过这次身份变了。成了元始天王的女儿。还住在昆仑山,所有西部全归她管,整个一位女“西北王”。而且宫殿金碧辉煌,下属众仙无数。还有个老公——扶桑大帝东王公,住在东海的蓬莱,掌管东部各路神仙。不过葛洪老先生一不小心,把东王公也安排成元始天王之子,结果和西王母又是夫妻又是兄妹,可苦坏了后来的圆谎者。
总评:这一时期是道教大发展且逐渐体系化的时期,位子安排好后,比较稳定了。最惨的是黄帝,修炼成功之后再仙界,主席台已经坐满了。只好再和原来的四帝呆在一块,排名也基本跌出前十。道教神谱最大特点是不嫌神多,于是孔子、颜回也被拉榜单,当然名次就更靠后了,已在二十名以外。
唐宋至明清
第一名: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即原来的西王母
简评:玉皇大帝由原来排名十一的玉皇道君和排名十九的高玉帝,再加黄帝形象混合而成。中晚唐时以独立面目出现,宋真宗时不断尊封玉皇大帝,此后蔚为风气。元始天尊地位逐渐下降,最终只剩下缥缈虚无的影子。西王母又摇身变为皇后,不再管什么国家大事,只是像家庭主妇一样经常主持些“蟠桃会”。神界从此安定。总评:随着国家政权的集中和强大,世俗权力对宗教势力取得了压倒性优势。神界也完全按照人间模式建造,元始天尊自然位置不稳。至于其他神仙,也翻不出多少花样,第一名以下就从略了。
由于榜单本着宁缺勿滥之原则,各时期榜人数会有所不同。
先秦
第一名:黄帝
简评:《山海经》说黄帝是“天帝”,儿子禺、孙子禺都是海神,孙子颛顼也做过天帝。战国时又贵为五帝之首,还发明了一大堆文化东东。虽然黄帝本人神格不明显,介于神人之间,但儿孙争气,父以子贵,祖以孙贵,登首席。
第二名:帝俊
简评:帝俊只见于《山海经》,但声名极其显赫,乃东方第一天神,与其妻羲和生了十个太阳、与其另一妻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连日月都是他的子女,可见其神格近于创世神。惜乎其后代殷商人不争气,将大好江山送于西周,遂使竖子成名。帝俊后被改造为人间的帝王大舜,从此在天国湮没无闻。呜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人间!
第三名:西王母
简评:西王母在先秦时还是个糙老爷们儿,豹尾虎齿,而且蓬头垢面。这种神原本难以榜,但他凭借两大优势胜出:一是掌管生死刑罚,拥有不死之药,油水之丰厚无人可比。二是占据了神话界第一旺铺——昆仑山昆仑和蓬莱为中国神话两大发源地。黄帝得人和,西王母则得地利,因此冲入三甲。
第四名:颛顼
简评: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曾为北方天帝,安排日月星辰之位次。颛顼的下属最多,三个儿子都是疫鬼。他最大神迹是命令下属重和黎“绝地天通”,就是断绝了神界与凡界的通道,此乃神话界第一重要之大事。不过从此天人隔绝,引出后人无限遐想。
总评:先秦时期创世神与始祖神均不明显,而且记述驳杂不堪,条理起来殊为不易。其余神农、炎帝、祝融、蚩尤等,或基本为人王,或神格太低,不予入榜。
秦汉
第一名:伏羲、女娲并列
简评:伏羲与女娲在汉代以人类始祖神身分直窜榜首。汉代画像石中,伏羲女娲大多作人首蛇身以夫妇姿态出现,手中或捧日月,或持圆规、曲尺,象征阴阳结合。女娲又有造人、补天之功,后演变为婚姻之神。伏羲则有作八卦、结网、作琴瑟之功。
第二名:西王母
简评:西王母在汉代转为女性,成为一风韵无限的少妇。嫦娥奔月即因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而起,周穆王也向她求取不死药,汉武帝也设祠祭祀。汉代还曾出现席卷全国的崇拜西王母热潮,大家奔走相告,连官府也制止不住,虽只片言记载,但其规模之浩大可以想见。真是“一招鲜,吃遍天”。
第三名:老子太老君
简评:汉代的全国性追求——“长生久视”,使黄老之学盛极一时,老子由周代的图管理员一跃成为修炼成仙之榜样。东汉后期道教兴起后,老子更“散形为气,聚形为太老君”,成为超越众神的开天辟地创世神,坐仙界第一把交椅。真是羡煞凡夫俗子。一时间,满城争诵“五千言”。可惜出现时间晚了些,东汉已经摇摇欲坠了,只好屈居第三。
第四名:黄帝
简评:黄帝排名下滑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造成的。原本高高在的天帝,一下子成为“人文初祖”,虽然也很牛气,但到底不是神了。不过还有条后路,由于神仙方士的鼓吹,黄帝也开始服食炼气,最终羽化登仙。不过,比起太老君在道与器之间的自由行走,黄帝从神界下至人间再返仙界,气势终究有些弱了。
总评:汉代人很喜欢追问世界本源,还不脚踏实地。于是只好叠床架屋,天加天,帝下加帝,还有什么“一气化三清”。不过,所造之神太过缥缈。什么天皇、地皇、人皇,虽然动不动就各自当几万年的皇帝,可是连姓名都没有,榜是别想了。
三国魏晋南北朝
第一名:盘古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
简评:三国时出现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盘古于是一举登首位。不过这名字实在太土据说是从苗族的盘觚神话中转来,所以著名炼丹道士葛洪替他取了个艺名叫做“元始天王”后来逐渐变成“元始天尊”,还给找了个老婆叫做“太元圣母”,门人、弟子无数。这家就算置办起来了,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第二名:太老君
简评:元始天王一出,老君只好退居二线。不过还有个仅次于清宫的中清宫住着,名字也改了,叫做“清高圣太玉晨元皇大道君”。各种好词全用了,听着就显得有本事。
第三名:西王母
简评:西王母又榜了,不过这次身分不同。她成了元始天王的女儿。还住在昆仑山,西部地区天地下全归她管,整个一位女“西北王”。宫殿金碧辉煌,下属众仙无数,还有个老公——扶桑大帝东王公,住在东海的蓬莱,掌管东部各路神仙。不过葛洪老先生一不小心,把东王公也安排成元始天王之子,结果和西王母又是夫妻又是兄妹,可苦坏了后来的圆谎者。
这一时期是神仙大发展且逐渐体系化的时期,位子安排好以后,次序就比较稳定了。最惨的是黄帝,修炼成功之后再仙界,主席台已经坐满了。只好再和原来的四帝呆在一块,排名也基本跌出前十。此一时期神谱最大的特点是不嫌神多,连孔子、颜回这些读人也被拉榜单,当然名次就更靠后了,已在二十名以外。
唐宋元明清
第一名: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即原来的西王母
简评:玉皇大帝由原来排名十一的玉皇道君和排名十九的高玉帝,再加黄帝形象和东汉时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的形象混合而成,中晚唐时以独立面目出现。宋真宗时不断尊封玉皇大帝,此后蔚为风气。元始天尊地位逐渐下降,最终只剩下缥缈虚无的影子。西王母又摇身变为皇后,不再管什么国家大事,只是像家庭主妇一样经常主持些“蟠桃会”。神界从此安定。
第二名:关圣帝君即关羽
简评:关羽是凡人升为神仙的标兵、样板。在宋朝以后被皇帝看中,一再封官许愿,最终被人间帝王封为神仙。关羽的优势在于自身拥有丰富的伦理资源,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卖浆者流,均可从他身汲取养分。因此关羽成神后一身兼祧儒、道、佛三教,而且在民间享有崇高的威望。当然,关羽也有一点点运气,同样是“精忠报国”的岳飞,因为抗金,在神仙界就不能青云直详参金庸《鹿鼎记》第三十七回。
总评:随着国家政权的集中和强大,世俗权力对宗教势力取得了压倒性优势。神界也完全按照人间模式建造,元始天尊自然位置不稳。与此同时,由于市民生活的兴起,神仙界也走群众路线,很多小神仙纷纷出笼,如城隍、土地、门神之类,分工细致且级别低,难以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