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第2/3页)
家加盟店都是天语品牌网店的活广告……等到天语品牌成熟,我们把这个品牌运营到网上,一样可以大把大把赚钱!”
冯希凡虽然没有明说,但陈楚还是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是要通过开网店的方式,和加盟店直接抢生意了。
“冯希凡,我要成立的,是一个新的不同于楚语和天语两大品牌的网店。”陈楚出声道。
“一个新的品牌?”冯希凡依然表示不解。
他们又何必要费力去运营一个新的没有基础的品牌呢?
“没有错,就是一个新的品牌。”陈楚道。
在这件事上,陈楚早就做好计划。
在陈楚的计划里,这个品牌,将会是陈楚在淘货网上的核心网店。
“冯希凡,淘货网上,我准备进行多品牌运营。”陈楚道。
对于未来淘货网的发展,陈楚不是一般清楚。
在二零一零年前,大多数淘货网经营者实行的是单店经营。在二零一零年左右,当风投资本进入这个市场后,一切都发生变化。
二零零八年后,风投基金开始对淘货网的网店投资产生了兴趣,一些风投在经过评估后,向一些潜力较好的网店发起风投。二零零九年,某网店就接受了国际资本一千万美元风投,就是在这一年,这一家网店在资本的支持下,原本接近一亿元的销售额硬是涨到差不多三亿,砌底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资本力量进入引起淘货网的另外一大变化,是网店并购的增加。二零一二年底,某财大气粗的淘货网店花费近亿收购另外一家淘网店,在这背后不泛有资本身形。
风投资本进入市场后,淘货网另外一个较大变化是受到注资的网店开始了多品牌的运营策略。在二零一四年时,一些领先的品牌手中已经有好几个子品牌。
陈楚将来运作淘货网,将会采用多品牌运营策略,这种运营方式,主要通过自已设立或者收购一家家不同网店,通过核心网店的在运营、技术、资本、渠道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将这些子品牌快速做大做强。
陈楚将自已的意图和冯希凡说了一次。
“多品牌运营吗?楚哥,为我们我们不像楚语服饰那样专注于一个品牌?”冯希凡表示不解。
“因为网络品牌的增长,都是有极限的,特别是网上一些小分众品牌。”陈楚缓缓地出声道。
他想到了在这次时装周前,火速入股的那家专营中国风的网店。
据陈楚所知,那家网店在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二年的这几年间,销售额大幅增长。但是到二零一三年后,网店的发展却沦入到瓶颈中。在那年,网店的创始人也坦然,喜欢中国风的小分类市场就那么大,他们网店对这个市场的挖掘差不多也到尽头,往后几年网店的增长预期将不会很高。
随后,那家网店收购了二家掏货网店,开始了多品牌的运营。
现在,陈楚心里已经有了计划,在未来几年时间里,收购十家以上服饰网店,培养十家年销量过亿的网店品牌。而在将来某一天,陈楚更希望这些网店品牌的年销售额能达五十亿,甚至八十亿这样的高度!
“楚哥,我听你的。对了,我们新成立的那家网店,准备经营什么类目?”
“女装,韩风女装。”在这个问题上,陈楚也是早有计划。
“我们可以借助在韩国的买手组织扶持起这家网店。”陈楚道。
在陈楚的记忆中,二零零八年金融危机前后,一家专做韩国代购的网店,将会由原本的兼职转变成正职,慢慢发展起来。
那家网店刚开始转职运营时,甚至一度接近倒闭。但后来,店主通过招聘买手紧跟韩流前线风尚崛起,在三年后成为规模较大的淘货网店之一。
现在,陈楚在韩国和日本都有完善的买手体系,想要借鉴这种模式相对比较容易。
“这件事,主要由你和李松负责。相关人员的招聘和培训主要由你负责。网店运营方面,你要多用一点心,但主要的工作还是要交给专业团队处理。”陈楚出声道。
二年前的布局,让楚歌制衣厂在淘货网圈子内有了一点点人脉关系。
“我知道了。”冯希凡点头,拍着胸口保证道:“楚哥,你放心吧,这件事我会做得好好看的。”
“好。”
陈楚又详谈其他一些细节,就将这件事砌底地交给冯希凡。
相对于其他掏货店家而言,现在的楚歌制衣厂就是个“巨头”。只要楚歌制衣厂不出太大差错,陈楚相信在未来掏货网市场上,必定会有楚歌的一席之地。
――分界线――
五月中旬,天气渐渐变得炎热。
从余杭回来的第二天,陈楚就重回楚语运营中心工作。
“老板,恭喜啊。”几天不见的年晓向陈楚汇报工作前,先祝贺了陈楚在余杭时装周的成功。
接着,年晓汇报了楚语服饰近段时间的情况。
进入新一年后,楚语服饰还是接原定节奏在全国各地扩张。在这段时间内,楚语服饰没有出现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