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张纸 (第3/3页)
曹雪芹老先生一样饿死。曹老先生虽然是饿死的,但却养活了一大批的红学学者,只是这一大批人中不包括我罢了,咱还是没有资格混入那个队伍,靠已故的曹老先生养活的。所以咱不能研究曹老先生的著作,只能研究自己的著作,靠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动手一般是不会丰衣足食的,道理很简单,就是那些丰衣足食的一般都不是自己动手的,是啊,自己动手,哪怕是累死,又怎么会丰衣足食呢。哪一个自己动手的人不是靠那些不自己动手的人在养活呢。小时候有个儿歌,说人人都有两个宝,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现在看来勤劳的双手实在是不能算上一个宝,而聪明的大脑也真的不是人人都有的,所以知道现在我才发现这首儿歌是多么的不贴合实际,简直就是误人子弟。也就是那时候傻傻的我们才会深深的不以为然,以现在孩子的智商和环境影响,大多是不会被蒙蔽吧。明天是周一,那些拥有勤劳双手的人们,又该为那些聪明的大脑的人而辛勤的奔波劳作了。辛勤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大多的劳动成果,都被拥有聪明的大脑的人享用着,古代有一首诗,原句是怎么说的已经记不清楚了,大体的意思就是说,满身穿着丝绸的人,不可能是养蚕的人。古时候如此,现如今依旧是如此的吧。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太多的东西,可惜自己却没有能力或者资格享用。除了留在墓碑上的名字,实在想不出我们有什么能够让历史记住,至少养蚕的人还能够出现在诗句中。“有些人想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可是名字比尸骨烂的更快”,我们又何尝不想不朽,可是又连名字也不敢刻在石头上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只有刻在纪念碑那种石头上的名字才能不朽吧。可是纪念碑是随随便便能上的吗?人民英雄是那么好当的吗?没办法,我们还是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