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四川支教 (第3/3页)
验着那里“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生活,享受着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景和songfan人民天生的淳朴热情,也承受着那些闻所未闻的故事带给心灵的强烈冲击。
自多磋是朱旻宇第一个家访的孩子,她的父亲在地震中去世,母亲务农,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她的家在大山深处,一间破旧的木屋,一楼是猪圈,二楼住人。门口的墙上挂着一只背带已经快断裂的残破布书包。家里没有可以坐的地方,连楼梯的木板都是裂的。朱旻宇只好都坐在地板上,环顾四周,白天也暗得看不清五指,朱旻宇手脚并用爬上楼梯。朱旻宇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问自多磋:“你的理想是什么?”她低着头默不作声,很久之后才轻轻地说:“活下去!”也许,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谈理想太奢侈了。
有一个今年刚考上songfan高中却放弃就读的男孩,因为家里在造房子,没有钱供他读书,他希望能去技校学手艺,帮家里赚钱。我们看到这个成绩超过高中重点分数线40多分、家里满墙贴的都是“三好学生”奖状的孩子放弃读高中,心里真难过。
朱旻宇站在这个低矮的讲台上,却感觉很神圣。昨天他备课到深夜,只为能给孩子们上好课。孩子们清脆的一身“老师好”让他感觉责任很大,他不能辜负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朱旻宇每次都在下课的时候说“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走出大山,但不要忘了根在这里,要回来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
经过几个月努力,“蒲公英”暑期西部实践工作顺利完成,共教授145节课,家访173户,搜集贫困生资料206份,资助贫困生178人,发放“一对一”爱心善款1.2万元、文具178份。我们还在支教和家访过程中搜集了近百名西部小朋友的愿望,统一制成“愿望卡”青岛,准备在9月开学后在a大学各个校区内开展西部儿童“愿望认领”活动。
离别虽然伤感却无比美好。桑金磋,一个朱旻宇喜欢的女孩,离别那天一直躲在门后,撅着小嘴,眼角挂着泪。她说舍不得朱旻宇走,然后过来抱着朱旻宇,把头埋在朱旻宇胸口,不哭也不说话。
离别那天恰好是桑金磋的生rì,朱旻宇把她带到队员集合的地方,我们所有队员为她一起唱了生rì歌。桑金磋一直低着头,撅着小嘴,竭力忍住不哭。抱她的时候突然摸到她的衣服下藏了一团软绵绵的东西,问她是什么,她捂着肚子不肯说。后来才知道原来她偷偷从家里带来一条洁白的哈达,准备送给朱旻宇。在临上车的时候,她才有勇气把哈达从衣服下面抽出来挂到朱旻宇脖子上……刹那间,朱旻宇心中掠过一丝惶恐和欣慰,泪流下来了。朱旻宇决定回去后,呼吁社会上更多的好心人来帮助这些想上学的孩子,实现他们的上学梦。生活贫穷不可怕,思想贫瘠才可怕,他们有权利接受教育。尽管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但对于这些孩子的心灵启迪却很宝贵,让他们知道世上还是好人多,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学。
朱旻宇感觉自己生活幸福多了,也许人有时候不快乐是自己奢求太多,付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