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申奥成功 (第2/3页)
着灯。后来才知道,原来那里是各个班抽出的尖子生组成的“中考加强班”。朱旻宇暗暗发誓自己将来也会是其中一员。
2001年7月,最近大家都在谈一件事情“běi jīng申奥”,朱旻宇心想“申就申呗,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还是看书吧”。心里是这么想,但每天看电视了解到中国的奥运情结可以追溯到1908年,不禁有所动容,于是搜集了不少资料。“1908年,当时的《天津青年》在一篇题为《竞技运动》的文章里就向国人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后来,中国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的过程,其中1945年还差点正式提出申办。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会在chóng qìng召开的第二届理监事会议上,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著名体育家董守义等提出《请求第十五届世界运动大会(一九五二)在我国举行案》,获得与会人员一致通过。不过鉴于旧中国当时的特殊的历史条件,这一决议最终流为一纸空文。解放后,新中国在中国**的领导下,逐渐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国家非常关注体育运动在中国的推广,并开始推出旨在提高国人体质的全民健身运动。同时我们欣喜的看到,随着中国健儿在各项国际大赛不断的披金戴银,中国逐渐屹立于世界体育强国之列。1990年7月,邓老在视察亚运村时,再次强调中国要申办奥运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加入了1993年关于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活动。虽然在最后的投票中以两票的微弱劣势落败,但这一次的经历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在正视自己不足的同时,开始着手于一些问题的解决。失败乃成功之母。”“两票啊,那这次肯定有戏”不知为什么朱旻宇看到这不禁担心起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否成功。
2001年7月10号,离最终宣布申奥结果还有三天。朱旻宇请求语文老师给他们上了一堂“室内体育课”。语文老师讲述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被西方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的体育是如何一步步被世人瞩目。“这次申办2008年奥运会对我们国家很重要,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知名度,还能拉动内需,刺激gdp增长。”尽管朱旻宇不懂什么叫gdp,尽管自己有时候特别讨厌学习,但就是希望自己能为国家也尽一份力,是虚荣心吗,朱旻宇想应该不是,是责任心,也不是,自己毕竟还是个小毛孩,应该是骨子里的东西,对,尽管还是说不清,但他确信自己骨子里就是希望这样。朱旻宇心中燃起熊熊热火,竟然不顾老师,冲上讲台,写下“běi jīng申奥必胜”几个字。老师推了推眼镜说“朱同学,你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请先回到自己座位上坐好”。现场一阵哄笑。
朱旻宇回家就睡不着了,最想为申奥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