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放开他们之走之朝见周王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放开他们之走之朝见周王1 (第2/3页)

   听了箕子先生的发问,堂上一人躬身施礼说:“在下以为主公不可前往。”

    放开他们之走之朝见周王3

    只听其声,箕子先生便知道这人是朝鲜讲武堂的现任堂主琴应。箕子先生就问:“琴堂主请说我为什么不能去呢。”琴应说:“想我家主公,经历了三年多的颠沛流离,伤亡了数万跟随先生的仁人志士,现在才来到这东宇一偶,主公怎能再入虎穴,亲赴危险呢,不如让其他人代替先生朝见周王。”先生说:“此言有一定的道理。”

    这时候草堂上又有人说话,说话的人正是世子主胥春光。胥春光说:“父王,我认为,前途虽然有风险,但是为了我们朝鲜国同大周朝的关系,同时也为了给我们争取一些和平建设的外部环境,我认为父王应该前往,同大周签订友好协定。”

    箕子先生说:“我儿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先生看了看我说:“墨一子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

    我上前施礼说:“回禀父王,我认为同大周签订友好协定,对大周和我们都是件有好处的事情。”从大周朝方面,中原动荡,急需一个稳定的外部发展空间。自从大周偷袭朝歌城建立新政权后,南方楚人不服从周王,亦不接受周王的封赠。楚王在秦岭以南,长江之北分封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为诸侯王,对此周王亦束手无策。对于更远的一些诸侯方国,周王不过是开出不少空头支票,让各个诸侯国自领一份公文去边疆开疆拓土。对于殷商遗臣、殷商遗民,近攻远交,不断的分化瓦解。如今东北方向北燕、山戎、朝鲜等国战乱不断,北燕国借助大周军队在东北开拓疆土,壮大了势力,这一定能引起周公的重视。此次摄政王周公旦派人来联络先生您,我看目的就是签订友好协议,恢复同大周北燕的和平关系,即可达到稳定东北,向南攻击楚人的目的。同时,友好协议的签订,也遏制北燕国借助大周力量,来发展自己的理由。我看在谈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要求大周军团退出辽东地区,我们同大周以辽河为界,这样我们也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箕子说:“如墨一子所说,则我是一定要去了。”我说:“在下以为是这样。”

    箕子先生说:“既然这样,明日回复大周使臣姬翔,就说一个月后,我等择期西去朝见周王,缔结友好条约,此事就到这里,看大家还有别的事情需要面奏的吗。”

    康侯说:“土著人首领李晟辕等率众南撤后,最近双方没有发生摩擦,南部边境稳定。”先生说:“好。春耕将至,尔等驻军都要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减轻农民负担,力求做到军粮自给。”康侯施礼说:“是。”康侯回归本位。

    看大家都没有了上报的事情,箕子先生宣布退朝。

    第二天上午,草堂之上,箕子先生正式答复大周使者姬翔说:“请先生禀报摄政王周公,我等准备一个月后择期入朝朝见周王。”大周使臣姬翔说:“好,如此我等在镐京恭候箕子先生大驾了。”箕子先生说:“一言为定。”姬翔说:“驷马难追。”双方击掌盟誓。

    当日先生设宴款待姬翔一行,宴后送姬翔一行西去。

    放开他们之走之朝见周王4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安排好朝鲜国内的事务,让世子胥春光监国。公元前1041年3月1日箕子先生在王宫前跟家人及文武百官辞行,带着我、辽西郡主、八百将军以及亲随近侍一行三十人去朝见周王。箕子先生白马白车,一路上走山戎、过孤竹,穿濡西国,走北燕国,一路南下。故地重游,江山依旧,人事变迁,带来好多感慨。

    孤竹国、北燕国勾留数日,一路上走走停停,熟人故旧设宴款待,叙旧话新,倒也还快活。公元前1041年4月3日我们随先生路过殷商原都城朝歌,先生看到旧时宫殿已经颓废成一片瓦砾,在宫殿的台基之间的空地上已经长满了成片的小麦和谷子。故国不在,物是人非。先生看到朝歌一片衰败颓废的景象,回想起当年朝歌城人声鼎沸,繁荣富强的景象,心生凄凉。

    欲哭则不可,欲泣之,感觉像妇人之色。于是就写下了《麦秀之诗》以表达这种伤感情绪。诗的原话是这样的: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指的是纣王啊。殷商之民听了后,都为这痛哭流涕。

    过朝歌,途径牧野战场,过孟津渡口,用七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