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放开他们之武王敕封朝鲜国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放开他们之武王敕封朝鲜国17 (第3/3页)

经过十多天的精心调养,朝鲜国箕子国王身体康复后第一天升殿处理政务。铁瓦银安殿上,箕子先生背北面南而坐。在朝的文武百官参见箕子国王后,箕子先生请诸位爱卿免礼。箕子先生说:“众位爱卿,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有两件重要的事情需要立即办理。前几天把南宫世家的主要成员以及琴应夫妇从驻地调回朝中目的就是为了处理好建国庆典和朝鲜国讲武堂的事情,下面我就这两件事情做一下人员安排。”

    箕子先生顿了顿接着说:“景如松景将军。”景如松出班施礼说:“臣在。”箕子先生:“南宫忽南宫将军。”南宫忽出班行礼说:“臣在。”箕子先生接着说:“延河郡主、晴儿郡主、丽江郡主、书殷郡主。”听到先生传唤,四位郡主整理戎装出班,施礼齐声说:“臣在。”箕子先生说:“开国大典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活动,为此特别成立由景如松景将军全权负责,南宫忽将军配合,延河、晴儿、丽江、书殷四位郡主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临时领导班子,其中景如松将军仍然兼任三河卫戍区头领的职务。”听完先生的安排,六位将军齐声说:“遵命。”

    箕子先生说:“今日早朝后,立即着手庆典计划、组织、人员调配等工作,庆典定于今年九月初八。”六位将军施礼说:“请先生放心,我等保证如期完成任务。”箕子一挥手,六位将军回到朝班之中。

    先生接着说:“墨一伯世子、南宫伯逹、琴应、即墨郡主、红云夫人、辽西郡主、契商郡主。”我首先出班躬身施礼说:“在。”其余六人陆续出班,躬身施礼说:“在。”先生说:“本王命令你们七人以最快的速度筹建朝鲜国讲武堂,其中墨一伯世子负总责,琴应将军和南宫伯逹老将军分别负责文武两方面的总教头,即墨、红云、辽西、契商四人分别负责相关事务。今日退朝后,你们几人立即着手讲武堂场地、人员调配以及物资筹备等工作,争取一个月内完成筹备招生工作。”

    我们七人施礼说:“遵命。”先生一挥手,我们七人退后。

    箕子先生说:“今天安排的这两件事情,是近期内我国的头等大事,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做好这两项工作。”银安殿上在朝的官员齐声答应说:“遵命。”箕子先生说:“哪位爱卿还有事情启奏。”大家沉默无语,箕子先生说:“退朝。”

    退朝后,我将南宫伯逹、琴应夫妇和契商郡主邀请到我的临时寓所商讨如何开展讲武堂的工作。

    放开他们之武王敕封朝鲜国22

    公元前1044年五月十四巳时,我在朝鲜箕子先生府上临时寓所的起居室内会见了朝鲜讲武堂的主要成员。分宾主落座后,四个小丫头春风、石头、颖新和丹阳送上干鲜果品,倒上茶水。我开门见山的说:“我等七人受箕子先生之命组建朝鲜讲武堂,我既感到光荣,又感到责任巨大,思想上有压力。伯世子才学疏浅,文不能定国,武不能安邦,箕子先生把这么重大的责任压到我的肩膀上,我担心有付先生重托。在巨大责任面前,我有些犹豫。然而换个角度来想,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没有强大的军队作为后盾是不想象的,而建立讲武堂培养我军高级指挥人员则是强军强国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将化压力为动力,决心办好朝鲜讲武堂,以报答箕子先生的知遇之恩。有在座诸位的鼎力支持,我对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又增添了几分信心。南宫侯爷老当益壮,文武兼备,实在是难得的人才。”

    南宫伯逹抱拳说:“哪里、哪里,老朽已。”我说:“南宫侯爷不必过谦。”南宫伯逹说:“老朽定当全力支持孤竹世子完成箕子先生的重托。”我抱拳拱手说:“感谢南宫侯爷的支持。”南宫伯逹亦抱拳还礼说:“太客气了,以后有啥事情世子尽管吩咐。”我说:“请先生为我把好武术传授这一关,做好总教头,在我不在讲武堂的时候主持讲武堂的全面工作。”南宫侯说:“好,谢谢世子信任。”

    我转身面对广平侯琴应、即墨郡主夫妻说:“广平侯夫妇,青年才俊,以后你二人要替我把好文化课这一关,做好文化教头。”琴应、即墨郡主说:“愿听世子吩咐。”

    我又对契商郡主和辽西郡主说:“小妹文虽不过硬,但武功绝对过硬,你和你姐姐辽西具体教授武术、操演兵马等项工作。”契商郡主说:“愿听姐夫吩咐。”辽西郡主说:“听从相公的指示。”我对红云说:“你带领咱们小院里的人,抓好讲武堂的后勤工作。”红云说:“请相公放心。”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情说:“即墨郡主,你要负责咱们讲武堂对内对外所有文书的起草和上报工作。”即墨郡主抱拳说:“小妹才学疏浅,还请世子多指导。”我说:“指导不敢当,互相切磋为好。”即墨郡主微微一笑说:“哥哥过谦了,以哥哥的才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怎奈生不逢时,委屈了哥哥才华。”我说:“是即墨妹妹太抬举我了,我不过是一个看过几天书的人。”即墨郡主说:“人家都说文化就是能力,文化就能帮助人打胜仗。”我说:“那是,从历次战争中总结出来的智慧,也可以叫计策。所谓战胜者就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之人,逸者劳之,以逸待劳,攻其不备,击其不意。”琴应说:“世子先生说的太好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我说:“广平侯过誉了。伯世子不过是说了战略一些常规性的东西。”我话锋一转说:“诸位看我们讲武堂应该选址何地,第一期学员该招多少学员呢。”南宫侯爷说:“我看讲武堂选择在三河城东大营内就可以,具体招收人数我看就招二十五伍。”辽西说:“南宫侯爷说的是五百人吗。”南宫侯爷说:“正是。”

    我说:“学员的条件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琴应说:“依我看,首先应该是政治过硬,也就是支持再造共和,重建殷商宗祀的人。第二、有一定的武术基础者优先。第三、年龄在十八到二十二岁之间。第四、招生范围朝鲜国范围之内的良家子弟均可。”

    我问大家说:“看何时开始招生呢。”

    契商郡主说:“此事宜早不宜迟,选择好讲武堂地址,营盘搭好后就可以招生了,后续建设陆续搞。”我说:“可行。”

    我说:“即墨郡主,你把今天的座谈会议纪要整理好,我要给箕子先生报告一份。”即墨郡主说:“世子放心,我一会就整理好了。”

    主要事情谈完,我说:“红云,告诉厨房多加几个菜,诸位今天就在我们这里吃的顿便饭。”南宫伯逹说:“那我们可就不客气了。”红云出去安排伙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