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他们之走吧走吧26 (第2/3页)
箕子先生。”召公说:“我立刻去安排你的行程。”武王说:“好的。”
公元前1044年三月二十日,周武王让周公监国,在召公陪同下去三河平原的箕氏侯国去拜访箕子先生。
放开他们之武王敕封朝鲜国2
武王克商后,天下迅速归了大周。公元前1044年四月初,武王为向箕子先生讨教治国之道,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在召公的陪同下来到了箕氏侯国的所在地三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箕子先生得知武王来拜访他,先武王离开了家,跑到了三河东北30多里地的箕山上隐居起来,箕山在何地呢,据推测就是天津蓟县盘山。武王和召公得知箕子先生去了箕山,随后二人轻车简从,也尾随追了过去。
箕山在蓟州的西北部边缘地带,属于燕山山脉的余脉,主峰挂月峰海拔高达864.6米,方圆20多平方公里。箕山上山高坡陡,林木茂盛,林木针叶阔叶混交林,有山泉水从顶峰上流下来,真是一处良好的修仙养性的场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箕山脚下,三盘暮雨村北的草棚内,武王和召公找到了箕子先生和八百将军。既然已经碰上,说起来箕子先生还是召公的表弟,武王的表叔,箕子先生就不能不说话了。让到青石上坐下,八百将军取山泉水煮茶给武王和召公以及箕子先生。寒暄过后,武王开门见山的问:“表叔,如今天下已定,如何让天下的百姓安居乐业,我不知道其中的人伦常理和次序,请先生明示。”箕子先生回答说:“过去鲧治理洪水的时候,他不按照五行规律办事,所以天帝震怒,这都是因为他不遵九条大的规范,导致常理阻断,所以鲧就得死。大禹遵从了九条大的规范,这是大禹之所以兴隆的原因。这九条大的规范就是人间的常理和次序。”
此时八百将军把茶水端上来,箕子先生说:“请表兄和表侄品品这箕山上山泉水煮的茶,是不是别有风味。”武王端起小茶盅,用鼻子一闻,果然茶香扑鼻,轻轻的抿了一口,茶水甘甜。遂说了声:“好水泡好茶,真是这样啊。”召公一旁说:“确实好喝。”
武王问:“那什么是九条大的规范呢。”
箕子先生说:“这九条大的规范:一说的是五行,水、火、木、金、土。二说的是,貌、言、视、听、思。三是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四是五纪,岁、月、日、星辰、历数。五是皇极。六是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七是稽疑,选择建立巫卜人。
八是庶徵。九是向用五福,畏用六极,这就是九条大的规范。”
武王当时很年轻,也就是二十岁的样子,武王问:“表叔,那什么是五福和六极呢。”箕子说:“所谓五福说的是:一是寿、二是富、三是康宁、四是修好积德、五是老能善终。所谓六极指的是:一是不得好死短命折寿、二是有病、三是忧思过重、四是贫困、五是凶恶、六是柔弱无力。所以人们都向往五福,不喜欢六极。”
武王说:“表叔果然是有经天纬地之才,如今我做了天子,表叔可否出山帮助我治理江山呢。”箕子先生说:“我提出九条大的规范,是为了天下苍生百姓的福祉,也希望你能以治理好江山为百姓造福,免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武王霎时变了面色,遽然把脸一沉说:“你这个顽固的老头,你就不担心我杀了你。”箕子先生正色说:“士不畏死,安能用死拒之,我是宁死也不做你周朝的臣子。”
武王看以死相要挟没有达到目的,遂换了副嘴脸说:“表叔您是前朝三贤之首,我怎么忍心杀你呢,我若杀你岂不遭天下人唾骂,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表叔不要当真。”看武王把话收回来,箕子先生态度也缓和了不少。
武王说:“如今已是大周朝了,天下宗周,我想纣王封的箕氏侯国已不适合表叔你的称谓,我看表叔你西边有条河流叫朝河,东边有条河流叫鲜水。那我就封你为朝鲜国王,永世为我大周朝外邦,不为我周朝子民,先生你看如何。”
箕子先生一抱拳说:“如此老朽感谢表侄儿的深情厚谊了。”武王说:“以后欢迎表叔经常到中原走动走动,咱们就像现在一样,走走亲戚,互相看看。”箕子先生说:“一言为定。”武王同箕子先生击掌盟誓说:“驷马难追。”召公说:“我给你们当见证人。”
放开他们之武王敕封朝鲜国3
公元前1044年四月初三下午,西周武王和召公一行与箕子先生告别箕山之下,继续东行过肥子国,四月初四上午抵达孤竹国。孤竹国是我的家园,我的父亲墨一凭就是孤竹国的国君。孤竹国的都城在现今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的油榨镇,城北十五里有首阳山,首阳山北为滦河,当时称为濡水,过濡水是葬君山,是孤竹国宗庙和祖坟所在地。
孤竹城东西、南北介5里为方城,引濡水为护城河。武王一行进入孤竹境内已经出了西周的辖区,所以一行介便衣,化装成流离失所的殷商难民流落到孤竹国境内。西周灭商以来,有大量的殷商贵族,奴隶主从南方逃到肥子、孤竹等东夷国家暂且安身,也有的过榆关逃向更远东夷地区,所以流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