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放开他们之引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放开他们之引子 (第3/3页)

岁的大男孩,跟着她们三个跳搓步。我因为好奇,曾经仔细的看他们跳搓步。这是项快节奏,强体力的耗氧运动,没有一定的体力和腿脚上的功夫是根本跳不起来的。即使能搓起了,也未必能跳上一个完整的曲子。其中有一个身材在1.68米左右的三十多岁的,穿着比较随意的媳妇,跳的最好,大家管他们四个人叫南天四剑客。我曾经跟跳的最好那个媳妇探讨如何跳搓步的问题。她说:“我们搓步的节奏是在你们走一步的基础上,走两步。也就是,一个鼓点踩出两步来,节奏比你们快。另一点是,腿部要有力量,先要练习弹腿跳。没有俩个月的艰苦练习是搓不起来的。我问她叫啥,她说:“我姓刘。”我说:“那可以叫你小刘了。”小刘说:“我可以叫你大哥了。”我说:“当然可以。”小刘问:“大哥你姓啥。”我说:“我姓杨。”小刘若有所思的问:“你在哪里上班呢。”我说:“我在环保部门工作。”她又问:“你认识刘某吗。”我说:“那个我同事,怎么能不认识呢。”我问:“你既然是大庄的,一定认识刘春玉了。”小刘说:“春玉是我叔。”我说:“我跟春玉挺熟的。”这时候秧歌曲起,我拿着扇子下场去了。

    放开他们之引子4

    会扭秧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一听到秧歌调就浑身发痒,脚步就情不自禁的走起秧歌步来。当我踩着鼓点走进场中央的时候,前面已经有几个人舞起了扇子,我便跟在一个叫老李的六十多岁老人的身后,跟着扭起来。另一排,打头的是一个四十六七的高个汉子,扭起秧歌有些夸张卖力,据了解他是官里口村的村民,我姑且叫他帅哥,帅哥身后是广场舞的组织者老贾。老贾的身后是一个跳广场舞蹦的很欢的胖丫,大家也都这么叫她。据说她从跳广场舞、扭秧歌以来,瘦了有十多斤了。我身后是一名四十左右岁的女老师,我们前面的几个人都有扇子可耍,而这名三高中的女老师,则是徒手扭。其他身后的有个别有扇子可耍的,也有好多徒手的跟着扭的老头、老太太。有的甚至连秧歌步都不会走,只是跟着鼓点的节奏,随着人群走。

    两队人,围着小广场扭上两圈后,人越来越多,估计已经超过了二百人。老贾说:“人多了,变成四队吧。”接一个上一个,扭秧歌的队伍变成了四队,这样我就到了第一排。从随队走,变成领队了。两队人在纪念墙前边交叉变队后,四队人第一排耍着各色的大扇子,动作整齐划一,特别好看。站在广场边上的围观者,有的用手机,有的用小摄像机,拍摄这精美的场面。四队人在广场南侧,靠近人行便道的地方,分成左右两队,各自向东西两侧回转向北,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走,到广场东西两侧后折而向北,到广场纪念墙前边转向广场中心线,两队在中心线交叉相汇后,再次变成四队,转向南,这样就完成了绕场一周,开始下一个周期。

    在广场的东部扭秧歌队伍的中间空场处,大约有三四十平方米的地方上,有几个扭秧歌去丑角的人,总是游离于扭秧歌队伍之外,他们有的扮成老太太,叼着个大烟袋,有的扮成阔大爷。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矮个子男人,借来半身不遂者老蔡的拐杖,与身边的少妇嬉笑,挤眉弄眼的逗着。

    在广场放音响车的前边左侧的石头台阶上,坐着个衣衫褴褛的傻子,他目光有些呆滞,不停的用烟袋抽着旱烟。搞的扭秧歌场地东侧区域内弥漫着浓重的旱烟味道。

    耍起粉色的扇子,扭起秧歌步,尽情发泄一天压抑的心情,仿佛天地间自己是一个唯一的舞者。两圈大秧歌后,卖力气扭的,身上都见了汗,特别是前面几个耍扇子的。扭秧歌的脚步,慢扭的时候,脚上是十字步;当快走的时候,脚步是倒八字步。我在前面扭,身后有一位十七八的孩子说:“这扭秧歌有啥好处呢。”旁边的老李说:“自从开始扭秧歌,我的腰不痛了。”后边一个大妈说:“我的手脚也利索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说:“还治好了我的肩周炎、老寒腿。”那个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嬉笑着说:“看老蔡都丢到了多年的拐杖,也扭起来了。”我说:“锻炼身体不说,大家这么哈哈一笑,保准能长寿。”老贾说:“这就是我们最初几个组织者的愿望,丰富大家业余生活,比在家啊上网玩电脑有意义多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