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解释下《人咬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解释下《人咬狗》 (第1/3页)

    “热爱吟诵诗歌且幽默健谈的杀手贝罗特(beno?tpoelvoorde饰)自费请来一支摄制组为他拍摄纪录片。在镜头前,他毫无保留且毫无隐讳地展现每次行凶的全过程,并悉心讲解不同的杀人技巧。摄制组成员从最初的观众逐渐演变成贝罗特的帮凶,这一种疯狂之人仿佛失控的汽车,飞速向毁灭的终点驶去……

    本片成本仅为15000美元,却成为比利时当年商业上最成功的影片,并且荣获1992年戛纳电影节sacd奖最佳影片和青年特别奖、1993年法国电影评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1992年sitges–catalonian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beno?tpoelvoorde)和最佳影片奖、1992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metro媒体奖。”——来源于豆瓣剧情简介。

    解释下《人咬狗》。

    如果有人让我推荐主题最为黑暗、心理最为扭曲的电影,那么我会推荐《人咬狗》。不会错的,看了近万部电影,属这片子主题最黑暗!当然,《索多玛120天》之类的片子主题也很黑暗,但《人咬狗》在拍摄手法上将其击败了。

    《人咬狗》的拍摄手法是“伪纪录片”。伪纪录片的形式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为直观的冲击。

    其实呢,我非常不建议大家去看这部电影,因为你看了之后心理可能会变态。你如果是未成年人,那还是别看了,以免污染眼睛。

    但如果你真的去看,那么在看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震撼。你会从头骂到尾,你会觉得这样的电影根本不应该存在。当然,很多人应该看不了一半,就会忍不住去点x。

    《人咬狗》的主角是一位杀手,一位以杀为乐趣的人。他杀人,可以不去讲任何理由。只要他想,哪怕你们只是萍水相逢,他也会一下扭断你的脖子。毫无疑问,这是秩序的崩塌,人xìng的泯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