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8章、优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18章、优待 (第3/3页)

下怒气,宁采臣尽可能和善问道:“为什么西夏俘虏是这样的伙食?”

    他是有权力愤怒的也许在现代,人们并不觉得用荤油烧青菜有什么好的

    但是这儿是古代在古代,吃的东西从来没有够过

    就以刚穿越的宁采臣来说别说是吃荤油了,真有那荤油吃,他又怎么会去捕兽,又怎么会一个鸡蛋两个人分着吃

    宋朝虽说富裕但是依然有穷人,依然有近乎千万的人一份荤油扮饭,便是他们的年夜饭了

    宁采臣是穷人他知道

    可是宁采臣问却不对宁采臣是穿越者,自然是认为他们的伙食太好了,但是这时代的人可不这样想

    天朝上国啊君子之国啊

    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面子,哪儿会管千万的百姓有多穷他们只知道咱们是天朝上国,自然要把外国人照顾好了

    哪怕是外国人的跳蚤,也要喂养得白白胖胖的这样“咱”到了国际上,多有面子

    君王都这样想,下面的酸儒们是如此反正又不花他们的钱粮,还能得个“仁义”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宁采臣是个儒生,这是无须置疑的

    听宁采臣问伙食的事,他们立即回道:“回大人,这最近实在是买不到肉,所以……”

    “谁问你这个了?我是问为什么他们吃馒头,而不是吃米?”

    原来是这个啊伙厨松了口气:“回大人这西夏人是北方人,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吃米他们是吃不来米饭的”

    他的回答,反而让宁采臣生气:“吃不来米?你当他们是什么?是贵宾?他们是俘虏他们还吃青稞呢?你为什么不去买?”

    “是,大人”

    “是什么是?”

    “去买青稞”

    宁采臣差一点让他气死:“不用了打今儿起,所有俘虏一律稀饭咸菜他nǎinǎi的,比老子以前穷的时候吃的还好”

    军将们本来是在发呆,宁采臣一句“他nǎinǎi的”粗口,瞬间便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对宁采臣的好感度是噌噌噌直往上升,差点爆表

    文人骂他们这些军汉什么,不就是语言粗俗吗?宁采臣爆粗口,他们不仅不觉得粗俗,反而觉得亲切

    关系近了,自然要交浅言深

    “宁大人,只吃稀饭是不是惨了点?”

    宁采臣看了看这开口的军将,白白嫩嫩的,怪不得马可波罗会在书上说这宋朝的城门官都比欧洲的国王吃的好,原来根结在这儿啊

    汴京人实在是“太富”了

    “惨?有多惨饿不死就成老子以前比他们惨多了,三天两头吃不饱饭”

    宁采臣虽然在训人,但是他一口一个老子,却并不让军将们感到反感

    让一个文官暴粗口有多不容易,他们这些汴京的军人是深知的宁采臣暴粗口,他们绝不会以为宁采臣是个喜欢暴粗口的人状元、陛下身边的人,天下名士……

    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是个喜欢暴粗口的人呢?

    宁采臣越是这样,他们与宁采臣越是贴近

    “宁大人,我们是担心官家……”

    “官家那儿自有我去说换,现在就换荤油炒青菜给咱们的军士,把咸菜给他们我就在这儿看着”宁采臣大声说

    实在是太火大了,西夏人是什么?

    虽然历史书写者对他们全是同情的口吻,但是这掩盖不了西夏人的本质

    对外掳掠、贩卖人口,以及奴隶占有制

    单单是宋初十余年间,西夏人对汉地的掳掠,掳去人口、牛羊以万计

    这是他们的本质,就是现在西夏贵族也拥有大量汉人奴隶

    不是因为这些汉人的存在,宁采臣是绝对不会同意释放他们的西夏人就和鼠尾巴野猪皮一样,人口稀少,杀一个少一个

    现在竟然让咱们自己人吃没有油水的菜,反而对群俘虏这么好

    宁采臣不是什么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看不出来对群俘虏这么好,有什么多么重大的战略意义

    除了能让外国人口头上表扬你两句外,该打你,还是要打你

    宁采臣坚持这样干,军将们只有让步虽然宁采臣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但是宁采臣是文官,而且还是知制诰,是官家身边的近臣,这就足够了

    见将军们点头,伙厨立即说:“宁大人,小的这就差人去买米”

    “买什么米?”

    “可是大人,库房的米不够二万多俘虏吃的了”

    “真是笨死了咱们的人不是多分了三个馒头吗?他们肯定吃不完,剩下的米饭啊、馒头,添上一些水,烧把火,煮开它就是了”

    这也行?

    伙厨为难了

    汴京啊这可是大宋的形象

    他们接待西夏俘虏不是一年两年了,咱们可是天朝上国,物资丰富,地大物博,为了最好地表现这点,杀猪宰羊也有过,可就是没有过这么寒颤人的(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泡书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