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2章、皇帝的好奇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2章、皇帝的好奇心 (第2/3页)

n相之称,但是他这个人也不是真的坏,只是因为皇帝把一个文艺青年招到了宰相的宝座上,可是这文艺青年哪治得了国,一切施为主要还是三个字“想当然”。想当然“好”,就是对的;想当然“坏”,就是错的。

    看到这份奏折,蔡京当时就火了,这是干什么?为了巴结皇上,直接抛弃中书省,密折专奏,这还了得。“皇上,这样妖言huò众之徒……”

    “哎-蔡相,这事就不要只看过错了吗?要说过错这个姓左的七品县官倒是个糊涂官,你说你儿子都死了,还审什么案,赶快出殡就好了,也不用白死了。”宋徵宗正看着好玩呢?哪儿会让蔡京搅了。

    蔡京一看,得,这官家又玩上了,看来是看中了这个案子。只好转口只说案子。“是,按本朝制度,这亲属死亡与案件有关的,当地官员是要回避的。”

    蔡京只是顺着皇帝的话说,他可不知道他这一说,可把高俅吓一跳。

    “陛下,这左运当时刚受丧子之痛,也是急于知道自己儿子的死讯。”这左运是左shì郎的人,也就是他的人,他不比蔡京,是皇上的文艺之友,是可以与皇上做感情交流的。他只是皇上的一个玩伴,万一要扯出这样的人怎么为官的,可就不好看了。

    高俅也在埋怨,你说你,回避一下能死?交给通判来判,不就没事了吗?

    高俅还以为是派下去的人揽权,根本就不知道监县太小,六部不全,根本就没有通判。

    宋朝官制与别朝不同,永远都是大而全,小而全。中央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地方上从县开始依然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不过高俅有句话倒说对了,那就是当时左运是真的因丧子上痛,忘了回避了。

    这也是他真疼这个儿子。若不然他是不会忘了回避的。没有通判,还有主簿,甚至随便换上一个有品的文官,哪怕是他在后面牵线来,都没人好说什么。

    “与你们交谈真是没意思的紧,朕还是去找徐真人好了。”宋徵宗是有名的不理朝政,他只是拿鬼神之事逗闷,可他们倒好,全是政事。

    “对了,高俅,这个左运是你保奏的吧?”

    虽然只是轻轻一问,高俅立即满头大汗。

    宋徽宗没有去看高俅的表现,自顾自说道:“想不到这个宁书生真有趣,竟然连鬼神都知道他的大名。朕真要见见。”

    这一句话,立即垮了蔡京一张脸。

    蔡京治国是不行,但是奉迎皇上,他可是一顶一的好手。皇上所想便是他所要去做的。

    别说宁采臣提到了这么多次,就是只提了一次,他也要安排好。

    本来按他的想法,这读书人哪有不科考的,到时一科考,随便叫来也就算了。

    蔡京不怕高俅这类人,但是他不能不担心宁采臣这类文人。皇上爱什么,他当然知道,若是再来这么一个文艺青年,他蔡京怎么办?所以还是往人堆里一放,谁也看不见谁,正好。

    可是这地方报上来的士子中偏偏就没有宁采臣,连一个同名同姓都没有。

    官家今天又问起了。蔡京觉得这折子就是宁采臣自己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