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章 升降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七章 升降机 (第3/3页)



    塔莉亚本人也没有特别在意,马上就把这个小插曲忘去了。之后我们便开始了对现状的分析,尤其是那个消失的避难所。避难所的消失绝对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配电所里的那个空洞单是想一想我就遍体生寒。

    “我想咱们之前一直呆着的避难所应该是一个大型的升降机。”塔莉亚面不改色的说出了一个爆炸性的结论。

    升降机?想在回想起来,整个发电厂的主体材料都是钢筋混凝土,,而只有这个避难所是铁制三防结构的,总体上看来避难所就是一个铁舱。它几乎完全**于整个电厂的水泥结构。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为了隔热才这么设计的,但现在想起来这个理由还是很牵强的。只是隔热的话加厚水泥墙的厚度就好了,没有必要设置这铁舱结构,成本太高,回报也不见得会比水泥墙好。

    而我们看到的那个空洞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混泥土制的垂直通道,这不就是供升降机移动的井道吗?

    说是升降机也不是很准确,这个避难所在结构上比起升降机,更接近于现在我们司空司空见惯的电梯。升降机只是一个巨大的铁制平板,而我们这里却是一整个房间。

    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建筑高度普遍很低,除了一些特别用处的建筑,根本没有电梯这种东西。我们对这东西的理解也非常有限,要不是塔莉亚我们可能很长时间都意识不到这一点。

    不管是升降机还是电梯,根本上的原理是一样的。这也就解决了前后避难所外的场景不一样的问题了。因为我们根本就是和避难所本身一起垂直移动了。

    同理它的突然消失也得到了解释,八成它又回到了最初电厂那里了吧。

    有趣的是这种乍看非常天方夜谭的想法,经过仔细推敲后有非常合理。那个铁舱是避难所没错,坚固,耐热,通风良好。对于我们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场所了,但很显然对日本人不是。

    对也很早就对这片区域探索的日本人来说,他们不可能不知道那种间歇式的大规模水蒸汽喷发现象。

    既然小鬼子执意要在这里建造电厂,那他们的防护措施就不可能只有避难所这种被动的手段。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把那些水蒸汽拒之门外,而不是放它们进来随便侵蚀发电机组。这个避难所对他们来说也许只是一个最后的措施,一个一切防护措施失效后的最后手段。

    既然是最后的手段,就说明情况已经恶劣到日本人要全面放弃发电厂的地步了。那他们对这避难所的要求就绝对不可能只是坚固,隔热了。而是逃脱,全员从被高热水蒸气占领的发电厂逃出去才是他们的目的。

    那这个升降机一般的结构就变得非常的合理了,没有比这还要完美的逃出方法了。

    之前我在避难所里感到的那种奇怪的震动,也有了合理的解释。那根本就是这个避难所在井道里移动时的摩擦声。

    唯一想不通的就是为什么我们全员会在同一时间内昏迷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