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 度量衡与历法 (第2/3页)
准之物,我华早已有之,早在三皇五帝之时,黄帝便设五量以统一长短轻重,后来历朝历代都有沿用,我们何必去学洋人的样!邯郸学步,未曾学其仿佛,而又失其故步也!”
翁同龢在这里引用了《庄》里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把人家的东西学懂,反而把自己的东西忘掉了,林远心想:“翁同龢和这个时代的知识分一样,都盲目排外。”
于是林远笑道:“大人所言差矣,我们跟随他们的标准,日后双方交流起来也方便,否则一碰到长短轻重就要进行换算,那多麻烦啊!还有换用标准砝码对于我们自己也有好处。”
“翁大人一定清楚,如今我大清的砝码并不统一,官府征收各项租税的时候使用官平砝码;各个关卡收取进出口关税使用关平砝码;漕运使用的又是漕运砝码,而市场上民众使用的又是一种砝码,这些砝码不统一,势必会带来很多问题。”
光绪帝点点头,说道:“那好,就依林爱卿的,林爱卿,你说的社会大环境就是指这个?”
林远笑道:“不仅仅是这个,还有计时和历法,也是要改革的。”
光绪帝问道:“这个有什么可改的?难道它们也和造战舰有关系?”
林远答道:“当然了,战舰的制造需要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在协调的时候,时间就非常重要,如果彼此的时间都不统一,那么配合的时间也就难以确定,如今我们的计时方式是什么样的呢?白昼的时候用日晷,晚上的时候用漏刻。”
“这样的计时方式,根本就不适应军事工业,大家想一想,我们获悉时间,总不能都背着日晷和滴漏吧,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计时方式,而计时方式,恰恰就是历法的一部分。”
林远说道:“所谓历法,就是依据天体变化来确定年,月,日这些时间要素,有的国家和民族以太阳为参照来计时,历法体现四季变化,是为阳历,诸如泰西各国都是如此;有的国家以月相变化为参照,是为阴历,伊斯兰教历法便是如此;而我华历法虽然以月相为参照,可是又在历法订立二十四节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