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008年 第六十一节 春去春又来 (第2/3页)
本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渐渐地,大家伙之间,倒真有了一份浓浓的、割舍不掉的感情,有时觉着,倒像是一家人似的。
现在吴村长把话挑明了说,仔细想想,自己与中水岭村这班弟兄在一起的相处,的确已进入了倒计时,只有真正地过好这宝贵的每一天,才是眼目前最实实在在的事情,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
当天晚上,消息不胫而走,包括康主任、吴会计在内,先后有30多位村mín zhǔ动亲自找上门来,邀请范毅到时候也要到自己家中过年,至少是吃上一顿饭。
吵吵嚷嚷地,一直闹到深夜,最终的结果是,从初一到十五,rì期被排得满满当当,其中还有几位实在排不上队的,只好推到节后再说。
而其中最特别的一位,是家住学校附近的吴有良。
这是一位四十岁左右年纪的汉子,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条件一直不是很好,家里最大的一个女娃,今年才刚刚读一年级,却连件像样的文具都没有。
范毅知道后,特意为她买过一个书包和其它一些必备的文具。
驻村期间,市里、县里来过镇上慰问驻村工作组两次,每一次都赠送了一些大米、桶装食用油、罐头之类的生活用品,范毅又转送过一些给老吴。
老吴特别感谢范毅,现在听说范同志他们工作组年后就要走了,执拗着非要请他到家做一回客,却又因为得讯太晚,范毅的时间早已排满了,无奈之下,老吴提出,明天就请,干脆抢在最前头。
拗不过老吴,范毅只好去了。
老吴家很小、很黑。屋里平常都点一盏钉点儿大火苗的油灯,为了欢迎范毅的到来,“宴请”的当晚,特意换成了一支蜡烛,却也只能算是勉强照见周围巴掌大点儿的地方。
桌上其实摆出的菜肴也很有限,只是三样:酸腌菜炖红豆、炒豆芽,外加一大碗咬一口就滋滋往外冒油的肥腊肉。
当然,为了“宴请”范毅,吴有良专门还打了两斤白酒,平常,他自己是万万舍不得喝的。
范毅拿起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