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节 范毅的乡村生活之生意 (第2/3页)
,就没人来买了。只有镇里的领导回县里时,自己带着车,一篮一篮的买了带回去。我还帮他们收过新鲜菌呢。”
范毅心里动起了一个念头,回来认真想了一段时间,又向其他村民打听了往年出菌子和采菌子的情况。
然后,范毅还是来找吴村长,劈头就问:“老吴,如果真能解决运输、规模和保鲜的问题,你说说这菌子的生意到底能不能做?”
吴村长愣了一下,问:“难道说,你想收菌子去卖?”
“不是我想,是咱们村。你看看,这村里的村公所破败成个什么样了都没钱修,小学校也一样,这些都是公益事业的嘛。我们工作组在,是可以向上打报告解决一点儿,可我们一走,往后你们怎么办?再重新回到解放前呀?”
吴村长搓着手笑着说:“这我倒还真没想过。你容我想想。”
点了根烟,吴村长默默地边抽边想,过了一阵说:“范同志,我是这么想的,那些专门做这生意的人都做不走,咱们能行吗?”
范毅肯定地说:“能不能行现在说不好,只有做了才知道。这样,我说一个办法,你帮听听,看看会不会成?”
吴村长点着头说:“你说、你说。”
“是这样,我以前在省城听说过野生菌的价格,这段时间我在村里也打听过,我们这儿没有的菌就不说了。单是干巴菌,在泰明市就要卖到三、四百块钱一公斤,在镇上却超不过50,在村里,那就是二、三十块的样子,这就有差不多十倍的利润。”
吴村长眼里泛起了的一丝亮光,连连点头。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将这种潜在的利润实实在在变现,拿到手里?这就有几方面的考虑了。第一,要保鲜。所以像牛肝菌这类的杂菌就不能收,太容易烂,我想了想,只能收两种菌,干巴菌和鸡枞。相比较下来,只有这两种菌,保存的时间可以长一点。”
“然后就是及时运输的问题,这就要说到第二点了。第二,就是运输。靠镇上每天两趟的长途中巴车,肯定是不行的,时间上不及时,就会影响到菌子的保鲜,而且坐中巴车还不好携带,每次带的量也不会多,就会影响收益。我想来想去,只有租车一条路。村里有没有人会开车?”
“有是有,可都出外打工了。如果不行,倒是可以动员一两个回来。”
“那不行,我们做的只是季节xìng的生意,把人家硬叫回来,干上几个月,又没活儿干了,反倒影响人家外出打工赚钱。最好是能找按次付工钱的,这样吧,就由我来想办法吧。车子嘛,我也想过,最好是在省城租,来回两天够了,时间上就有了保证。车子离开泰明市下来的当天,我们就收货,第二天就能在省城出货,保鲜问题就解决了。”
“第三嘛,就是规模,这数量一定要上去,一定要保证了收购量,才可能出效益。所以还得再找几个人来帮着一起收。我看,你一个,吴会计一个,再叫上康主任,他算是村里康姓的代表,这样在村里才摆得平。有了人,就要把附近几个村的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