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节 范毅的乡村生活之唱歌 (第2/3页)
这是镇里的决定,必须完成。孙校长,你要想想办法,你可是我们村最有文化的人。”
最后,孙校长只好找到了范毅。范毅也很犯难,自己从小就不爱好文艺,从头到尾能唱全的歌曲都没几首,这会儿还要教别人唱,特别是还要代表村里去参加比赛,行吗?
范毅反复问着自己,看着孙校长悉眉不展而又不得不努力挤出的一丝苦笑,突然间,范毅想到一首曲子,默默在心里念了念,还行,还能记下来,于是就同意了。
与此同时,孙校长也长长舒了口气,脸上重新布满了惯常所有的、亲切的笑意。
范毅想到的曲子是《保卫黄河》,具体自己是什么时候学的?已经记不清了。幸运的是,歌词和曲调自己还能记得,而且,当时老师所教的,如何以二部轮唱的方式来表演的方法也竟然没忘,范毅心里暗叹侥幸,真正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书到用时方恨少。
最终,学校组织了16名同学,男生女生各半,每天放学后就跟着范老师在教室里学唱一个小时,教室外的窗台、门口则经常是挤满了看热闹的同学。
孩子们第一次参加比赛,对其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这倒省下了范毅的许多麻烦,只一下午,同学们就基本唱熟了,以后就是如何唱好、唱齐的问题了。那还得不停地练习、练习,再练习。
又下雨了,范毅拿一本书坐在自己屋门前看。
孙校长撑着伞匆匆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一角那块用木杆挑起的一块废钢圈前,用一小截钢棒“叮叮叮”地敲出一串响声,这代表着下课了。
不一会儿,教室里就有了反应,同学们哄地一下涌了出来,可外面在下雨,于是又都你推我搡地站在了屋檐下叽叽喳喳地说笑打闹。
就在此时,不知谁小声哼起了《保卫黄河》,渐渐地,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很快,变成了全校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
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这歌声感染了同学、感染了老师、也感染了范毅。
范毅放下书本,走到自己的屋檐下,隔着cāo场也加入了孩子们的合唱。
孩子们看到范毅,唱得更加起劲。
又不知是谁带头高喊道:“范老师、范老师。”于是,整个校园充满了“范老师”的呼喊,呼喊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整齐,范毅心里越来越热,眼角微微有了些滚热的液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