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民乐的实践 (第2/3页)
,是改歌曲。把一些群众喜欢听的流行歌曲,用器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再加上一些电子音乐的辅助,恩,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形式称为新民乐。”刘宇凡脱口而出,说出了这个词。
其实,在学笛子的第一天,刘宇凡就有过这样的想法。传统的曲目反反复复就那么几首,怎么吹也不会有什么新意,既然如此,还不如走另外一条路子,让民乐主动适应市场、适应民众,这样或许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在后世,也有人做过类似的尝试,而且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只要照搬这些经验就可以了。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刘宇凡很想试试,能不能在这方面创出一条新路来。
“新民乐。”韩雪菲嘴里重复着这个词,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在刘宇凡嘴里听到了。
“可是,演奏流行歌曲,那不是很简单的事吗?这样一来,也显现不出器乐的优势啊。”韩雪菲担忧地问道。用古筝弹些流行歌曲,她无聊的时候也干过,可是对于她来说,那只不过是一种消遣罢了,那种音乐,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现在听到刘宇凡居然要把这种形式搬上舞台,韩雪菲觉得有些不靠谱。
“雪菲姐,你错了,用器乐演奏流行歌曲一点也不简单,相反,我觉得要比演奏那些大型的曲子更难。为什么?因为这些曲子大家太熟了,你演奏出来好听不好听,大家一听就能听出来,你说这不难吗?而且把流行音乐乐器化,也不见得在演奏技法上就简单了,可以充分发挥乐器的优势,进行一些旋律的美化和变奏嘛,一首小曲子,好好改一下,也能成为一首大型的乐曲。莫扎特改编的《小星星变奏曲》,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刘宇凡一连说了一大串,这些话,都是在他脑海里转过许多遍的,是一些比较成型的想法。之前因为忙着练习钢琴,没有机会付之于实践,现在有了文艺下乡这么好的一个实践机会,他当然要大胆尝试一下,看看这种改编有没有市场。
他很幸运,这次招进来的队员里,有韩雪菲的古筝,吹喇叭的张根生和孟大海,演奏二胡的庞达远和李广明,再加上自己的笛子,这里面可发挥的余地太大了,更不用说,还有一个即兴伴奏能力超强的胖子王宝成,这下连电子器乐的部分都不用找人了。这么好的机会再不把握一下,刘宇凡觉得简直对不起自己。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也『挺』有道理的。不过你准备怎么改?”韩雪菲也被刘宇凡勾起了兴趣。说实话,每天弹那些课本上规定的曲子,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兴趣,慢慢的也有些烦了,反而是弹那些流行歌曲的时候,韩雪菲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感觉。甚至有几首流行歌曲,她自己都非常满意,是得意之作,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在人前展示而已。
“我们就先来一首简单的曲子好了,恩,就改一个《月亮之上》吧。”刘宇凡想到古筝和笛子,脑子里立刻浮现出那遍自己听过无数遍的由伍国忠改的《月亮之上》,那华丽的古筝加上直白洒脱的竹笛,听着简直就是一大享受啊。以现在自己和韩雪菲的水平,虽然不见得达到大师那种程度,可复制个七、八分,刘凡凡心里还是有这个把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