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鼓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章 《鼓经》 (第2/3页)

了。不过对于以农耕为主的农村来说,地里没什么活计,现在仍然是“猫冬”的时节,人们大多窝在家里打打牌,看看电视。

    不过驻马营街里的商家,却都陆陆续续忙碌了起来。

    这天,三味书屋的老板赵三儿,一早就搭乘镇上唯一的一趟客车进城,开始进货。

    说起来,赵三儿的这个书屋,在驻马营街里也算是有些年头了,几乎和第一批“老三届”高考的时间差不多。据说赵三儿也是个“文化人儿”,原来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只是由于高考没发挥好,落了榜,在家里又不愿意干地里的活计,慢慢地迷上了武侠小说。家里条件还算不错,父母见他这幅样子,索性也就由得他来,在街里给他开了个书屋,租租小说,卖卖文具啥的,别说,生意居然做得挺红火。驻马营附近好几所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一些闲得没事的年青人,都喜欢到这儿租书看。一毛钱看一本,虽然钱不多,可细水长流,收入也还不错。

    那时并没有后世所谓的网络小说之类,可供租的书大多是金庸、古龙和温瑞安等的武侠,还有琼瑶的言情小说,在那个年代,这几乎就是年轻人最主要的精神食粮。

    当然,赵三儿也进一些工具书之类的,不过那大多数都是摆摆样子,许多书都是一摆好几年也卖不出去。

    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赵三儿总算从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般的汽车上走了下来。出了海城汽车站,赵三儿直奔隆发批发市场。他这里几乎所有的书,都是在这里批发的。

    江海市,中国北方一座普通的沿海城市,属于最早的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只是现在这里还刚刚起步,发展并不迅速,整个城市也只有三条主干道,两旁的建筑物也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低矮楼房。

    隆发批发市场是一座大型批发市场,占地十余亩,个体经营单位一千余家,涵盖服装、食品、五金、电子产品、文化用品等多个方面,是名符其实的大型批发中心。

    这时还没有出租车,公交车也不很方便,好在隆发批发市场离江海车站并不远,也就一里多路的样子,步行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隆发批发市场里人流如织,似乎一年四季总是如此。到处都是摊主的吆喝声,录音机里播放的音乐声,以及人们挑选商品的议论声,好不热闹!

    赵三儿径直来到一家名叫“百盛文体用品批发”的商铺前。这是一家比较大型的批发点,两层三间的房子,总占地面积大概有三、四百平方米,里面分成两个大区,东面是各种文具和体育用品,西面整个三面墙壁加上四排大书架,都是挤得满满当当的书。赵三儿的书店和这个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

    店里大约有七、八位客人,看样子不像是批发商,只是来逛的散客。这也是常有的事。这里的书比新华书店里的全,许多喜欢看书的人都会来这里找书。

    “李老板年过得怎么样啊!”赵三儿看到坐在柜台后正捧着书看的一个光头胖子,笑呵呵地走了过去。

    “哟,三儿来啦,呵呵,过年好过年好,又来进货啦?”胖子放下手中的《卫斯理》,满面笑容地站起身来,同时递过一支“三个五”

    “李老板真牛啊,都抽外烟儿。”赵三儿笑着接过烟,掏出火点上,美美地抽了一口问道:“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