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独特的风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章 独特的风景 (第2/3页)

乐的骨架。”刘宇凡一边走心里一边想着。他现在暂时没有什么计划,上午和二大爷学了一会儿打鼓之后,他就决定要趁着这一个春节的时间,跟着二大爷好好练习练习打鼓。

    王家村是一个总人口不到一千人的小村庄,只相当于三分之一个大寨村。一条河把村子分成东、西两部分,河东是大王家村,河东是小王家村。当然,这只是村里人一个习惯的叫法,其实还是一个村委会在管理。

    刘宇凡来的时候,秧歌还没开始。二大爷和几个拍擦的正在那儿“热场。”,当然,也不乏有爱听打鼓的村里人围着。王小勇他们几个还没有来,对于看秧歌,他们并不是那么热衷,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那种热闹的气氛和秧歌场边上的一些买小吃的。不过此刻,到是有些外村的孩子围在打鼓的旁边。刘宇凡看着眼熟,却想不起来叫什么,大概是自己曾经的初中同学吧,毕竟人太多,刘宇凡也不可能一一记住。

    “小凡来啦。”二大爷看到刘宇凡,笑着打了声招呼,手底下却没闲着,正敲着一通“开门鼓”,打得很是起劲。

    “恩”,刘宇凡笑着点了点头,也不打断二大爷,只是向前挤了挤,仔细的看着二大爷打鼓。

    “二大爷的腕关节很灵活,恩,重拍的地方要加上大臂的重量。”

    “这个滚儿很急,单靠手腕达不到这样的速度,应该还是利用了鼓面反弹的力量。对,落下去之后手腕要立刻放松,这样可以得到一部分反弹的力量。”

    刘宇凡一边看着,一边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印证,越来越发现有许多的地方有共通之处。看来,多涉猎一些东西,对学习钢琴是有促进作用的。

    打了一段儿之后,二大爷收了鼓槌,递给了刘宇凡道:“小凡呐,给你!”

    “华头,这是哪家的孩子啊。”一个打擦的跛子问道。

    “建军家的大小子,可灵着呢,前晌午听我打鼓,听两遍就学会了。”二大爷马华说道。

    “哦?真的?来打两下试试,我给你堵镲!”那个跛子笑着看着刘宇凡说道。

    打镲也是有讲究的,要想和鼓配合起来,必须要有节奏感。因为大多数时候,镲是要在一小节的后半拍响起,所以按照民间艺人的习惯叫法,打镲也叫“堵空儿”。

    “好咧!”刘宇凡也不怯场,大大方方地扬起鼓槌儿,就开始打了起来。

    他打的正是刚刚二大爷马华打的“开门鼓”。“开门鼓”是秧歌鼓的一种,一般是在正式演出之前用作“热场”的,当然,不同地域的“开门鼓”,形式也不尽相同,但大体的骨架还是差不多的。

    “冬不龙冬冬!冬不龙冬冬!咕儿龙冬龙冬乙不龙冬……”刘宇凡出手“不凡”,除了灵活度因为手腕的关系和刚刚二大爷差了一些外,在速度上竟然是一般无二,几个“加花儿”的地方也是规规矩矩,没有走一点板。

    “哟,这小孩儿还真有两下子!”这下,其他几个在旁边看热闹的打擦的乐师,也纷纷感叹起来。这个刚十多岁的小孩儿,此刻的表现就像是一个老手一样,打得满是那么回事。刚刚心里还有些看热闹的想法,现在一点也没有了。而且,被刘宇凡的鼓声勾起了瘾,纷纷给刘宇凡堵起了镲。

    几个四、五十岁的大人围着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打镲,这样的情景显然引起了围观人们的注意。看刘宇凡打得精神,不时有好事的喊一句“好”,围观的人愈加的多了。

    刘宇凡双腿微曲,稳住上身。一边打着一边感受着手腕、小臂、大臂的配合,感受着从鼓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