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3.票房的震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13.票房的震慑 (第2/3页)

》的首映仪式终于在岛国开始了。

    叶凡这名导演依旧没有参加首映仪式,这让很多媒体和观众失望。

    在全球,人们都有一个共知。动画一直是儿童的专利,除开好莱坞的梦工场等大公司。所以从一开始,大家只是盼着导演、演员和大量的宣传而去。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期.....

    自影片从11月2号开始上映,起初的观影人数不过几千人而已。惨淡的情况使S.M公司心生退意,更别提媒体在一旁煽风点火。

    然而恰临周末之际,电影发生井喷,在电影周末排行榜上超过所有岛国本土电影,以20万人次的观影数量位居第一。

    连锁反应之下,一个星期之内,《千与千寻》的观影人数竟然超过200万之多,创下了岛国单周历史的最高票房记录。

    如果没有叶凡的话,宫崎骏导演为这部电影的内在赋予了很多。

    电影中的浴场反应了现实社会中的你、我。

    ‘拜金主义’‘顾客主义’‘工作主义’折射着现代社会的缩影。人生变成了金钱的追逐、工作和休息的轮替,把高节奏的岛国社会反映得淋漓尽致。

    女主人公叫荻野千寻,却被魔法所夺,只剩下一个‘千’字。工作所换取的代价就是如此,忙忙碌碌之间许多人已经忘了自己的名字。

    千寻在现实中胆小、懒惰、任性,却在追寻的旅途中变得勇敢、坚强。片名《千与千寻》就像是失去灵魂与寻找灵魂的旅途。

    片中与唯利是图的汤婆婆比,其姐姐钱婆婆的居所,正是华丽之下的虚伪和纯朴之中的纯真相比较。

    儿童问题、环境问题、孩子的成长问题等诸多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以冒险的方式一一展现出来。加之电影以小女孩发自内心的呼吁、作为社会控诉的领航者,纯真的心灵对照需要洗涤的社会,强烈的共鸣和真切地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已让所有看过电影的人深深反思。

    到了11月底时,《千与千寻》在岛国的观影人数超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