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章 尖岭山之战(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2章 尖岭山之战(七) (第3/3页)

产出青霉素,谈何容易。

    抱着“科普”下乡的思想,李飞扬娓娓道来:“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从在被污染的葡萄球菌培养基中发现了“青霉菌”。到1939年,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得到了英国和美国的有关组织和基金会的支持,经过冷冻干燥法提纯出青霉素的结晶。”

    “团长,现在是1938年,1939年的事情,你咋知道?”方士杰一边记笔记一边疑惑的问道。

    “哦。。。。是这样的,弗洛里和钱恩这两个家伙现在正在实验室里提纯青霉素的结晶,不过根据欧洲的条件和工业水平,他们1939年就会成功获得青霉素的结晶。啰唆什么,快记笔记!”李飞扬又说漏了嘴,赶紧支吾过去,看来当“神棍”就是麻烦啊!

    李飞扬接着说道:“青霉素的提取原理:青霉素生产可分为菌种发酵和提取jīng制两个步骤。①菌种发酵:将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10天,即可得青霉菌孢子培养物。用无菌水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24~28h,然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已灭菌的含有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7天。在发酵过程中需补入苯乙酸前体及适量的培养基。②提取jīng制:将青霉素发酵液冷却,过滤。滤液在ph2~2.5的条件下,于萃取机内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丁酯萃取液,转入ph7.0~7.2的缓冲液中,然后再转入丁酯中,将此丁酯萃取液经活xìng炭脱sè,加入成盐剂,经共沸蒸馏即可得青霉素g钾盐。青霉素g钠盐是将青霉素g钾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钠型)而制得。③种子培养基:玉米浆、蔗糖、氨基酸、硝酸钙、豆油,ph6.2—6.5。”

    说完这些,李飞扬拍拍听得云里雾里的陈有根的肩膀,两人一起往坑道口走去。

    “团长,别走啊,我还有好多问题想问你啊!”方士杰收拾好笔记本追上两步喊道。

    “问个屁呀,实验设备、制剂,啥都没有,那些东西,老子有机会帮你弄来,到时候你慢慢整去。”李飞扬丢下话后,头也不回的走了。开玩笑,青霉素是那么好整的吗?李飞扬也是偶然看过一篇关于抗战时期“青霉素”的发展史的文章,才了解青霉素以及汤飞凡、樊庆笙两位青霉素专家的。

    “团长,怎样才能找到青霉素的菌种呀?”方士杰不死心的喊道。

    “找绿毛,发霉的皮鞋、食物、凡是发霉的东西,都有可能有长着绿毛的青霉菌,青霉菌能吞食别的细菌,这就是青霉菌特点,也是青霉素能治病的原因。”李飞扬的这番话,为方士杰打开了一扇窗户,尖岭山之战以后,“找绿毛”成了战地救护所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实上汤飞凡先生就是从一双发霉的皮鞋上找到一株合格的青霉素菌种,并以这株菌种为基础,生产出青霉素的。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