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尖岭山之战(七) (第2/3页)
又叫盘尼西林,抗生药。”李飞扬这才想起“青霉素”是中国的名称,于1948年由一位留美教授樊庆笙先生取名为“青霉素”,这时候应该称“青霉素”为“盘尼西林”才对,李飞扬一不小心,剥夺了樊庆笙先生的命名权。樊庆笙先生1944年1月回国,和另一位留美教授汤飞凡先生一起合作,于1944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批5万单位的青霉素,使中国成为二战时期第七个生产青霉素的国家。
“盘尼西林?团长连这也知道?”方士杰惊异的问道。
“嗯,知道一点,常用的抗生药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等。不过目前青霉素还处在实验中,西方国家批量生产还需几年。但是,依中国现状,再过几年中国也不可能批量生产。”李飞扬回道。
“团长,俺以前在北平学过医科,听一位姓汤的教授提到过盘尼西林。。。也就是团长所说的青霉素,后来参军打算利用学到的医术报效国家,结果谁知差点误入歧道,幸亏遇到了团长,哎,都是过去的事,不提也罢。要是有了青霉素,我敢保证剩下的伤员一个都不会死。”方士杰说道。
“你说的那位教授叫汤飞凡吧。”李飞扬淡淡的问道。
“团长,我发现没有你不知道的事情,你是不是真的会法术,啥事都知道?”方士杰惊异的说道。
“滚,什么法术,亏你还是学过医科的,鼓吹迷信思想,小心我把你赶出先遣团。”李飞扬佯怒道。
鼎鼎大名的湖南人汤飞凡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细菌学,1929年任zhōng yāng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如果能把汤飞凡弄来,可就逮到宝了,不过估计这位大人物已经去了chóng qìng,不过能弄到他的学生也不错啊!
想到这里,李飞扬急急的对方士杰问道:“你是汤飞凡的学生吗?”
“不是,我只不过是听过汤先生讲过几堂课而已。”方士杰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如果我告诉方所长青霉素的提取办法,方所长能生产出青霉素吗?”虽然李飞扬有些失望,仍然用挑战的目光望着方士杰。
的确,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课题,如果能够比美国人率先生产出青霉素,必然会载入历史的史册。方士杰医科出身,当然明白生产出青霉素所产生的历史效应和对国民作出的贡献。
“如果团长的提取办法100%正确,而且有整套的实验设备,我想应该可以做到。”方士杰肯定的说道。
“我所说的方法肯定100%正确,不过你要先找到青霉素的菌种,然后以这株菌种为基础,才能进行生产,期间生产工艺还要进行摸索。”李飞扬肯定的说道。其实他也知道,生产青霉素决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青霉素的提取原理在21世纪已不是什么秘密,关键是菌种的提取,有了好的菌种才能生产出产量较高的药品。其次是生产设备的问题,30年代的中国工业落后,何况是在这连电都没有的太行山,要批量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