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最后的部署 (第3/3页)
连连长王昆不太愿意,但大战在即,也就只好服从大局了。
经过大家的讨论,作出了如下调整:
二连副连长蔡子松担任新三连连长,原二连一排排长司马平任新三连副连长;
原二连五排排长吴三宝任新二连副连长;
原四连三排排长夏风任新一连副连长;
三个新兵连的副排长则从二连和四连的班长中得到提拔,周云不再兼任新三连的连长职务。
鉴于鬼子拼刺刀凶悍的问题,李飞扬特别强调道:“当鬼子冲锋时,他们会集中10多挺、甚至20多挺轻机枪压制我们的火力,这就需要我们的机枪手坚决挺住,尽量压制他们,最少也要分散他们的火力,而战壕、以及分布在山坡上的散兵坑的战士则优先shè击他们的机枪手。只要谁拿起机枪,就先shè他,只要他们机枪火力减弱,步兵就是我们的靶子了。万一敌人突进阵地,跟战士们搅在一起,就用手枪shè击,千万不要用三八步枪shè击,因为三八步枪贯穿后会伤到自己人。对了,周参谋长,我们的王八盒子数量有多少?”
“有200来支,都分发下去了。”周云说道。
“太少了,不过还是要全部集中起来,发给一线的战士们使用。”李飞扬说完,当即解开武装带上的手枪交给周云。
“刺刀呢,弹药库的刺刀还有吗?”李飞扬问道。
“刺刀还有很多,大约有800多把。”
“nǎinǎi的,都给一线的战士们发下去,刺刀是拼不过人家了,找机会扑上去,近身用刺刀跟鬼子拼,我要让战士们有2把刀,一把装在刺刀上,一把别在腰里。”李飞扬恨恨的说道。
其实这也是李飞扬的无奈之举,作为现代人,李飞扬自然知道抗战初期的中**队拼刺刀拼不过鬼子,就连正归八路军也不例外。这种状况一直到抗战后期才得到改善,一来是鬼子的老兵大部分战死,补充的新兵缺乏训练;二来是八路军吸取鬼子拼刺的技巧,强化拼刺的训练。此消彼长,近身拼刺时反而占据上风。当然鬼子拼刺的技巧,李飞扬是知道的,但是短期内要想提高战士们拼刺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了。
采用手枪对付刺刀,是吸取了美军的经验,美军崇尚火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一旦与鬼子混战在一起,因为冲锋枪较短,白刃战自然就吃亏不少,但又不能用冲锋枪扫shè,因为会伤到自己人,后来总结出经验,手枪是对付白刃战最好的办法。
而李飞扬为战士们除步枪配上刺刀外,再另外多配一把,按李飞扬的想法是,当敌人突刺的时候,战士们只要用步枪挡开鬼子的第一招,然后顺势把鬼子扑倒,这时候鬼子步枪上的刺刀因为太长,施展不开,而我们的战士则可用腰间的那把刺刀近身干掉敌人。在训练新兵练刺刀的时候,李飞扬就让新兵们练过这一招,当然效果还不错,只要突刺的一方第一招被挡开,基本上就等着挨宰了。这是从电影《拯救大兵瑞安》里面学来的。
安排好一切,又布置了当晚的口令和明、暗哨后,似乎一切都已经妥当,只等敌人来啃骨头了。